【创新设计】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对点练+提升练)第1课时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与秦朝中央课时分层训练A组对点练对点提示:1~2分封制;3~5宗法制;6~8秦朝中央集权制1.(·河南郸城一中模拟)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提到:“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这里的“封建制度”在我们现行内地历史教材中的提法是()。A.分封制B.封建制度C.君主专制制度D.中央集权制度解析封建制度在必修一教材中有两个常见内涵,一个是西周时期的“封邦建国”即分封制的简称,另一个是指建立在土地私有制基础之上的,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为政治特征的封建社会。本题的题眼是论述的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的从属关系,故答案应为A。答案A2.(·浙江五校联盟联考)卢龙县被中国民协命名为“中国孤竹文化之乡”,孤竹国是商汤灭夏后所封的诸侯国。西周时期,孤竹国归属周朝,与周天子的关系不包括()。A.定期朝见周天子B.按期向周天子缴纳贡赋C.当地长官由周王任免,不得世袭D.周天子承认孤竹国君在国内的世袭统治权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分封制下诸侯要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有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等义务,诸侯在各自封地内可以任免官吏等,因此A、B、D三项均符合史实,C项符合郡县制的规定。答案C3.(·深圳一调)王国维说:“兄弟之亲本不如父子,而兄之尊又不如父,故兄弟间常不免有争位之事”,“夫舍弟而传子者,所以息争也”。请判断他是在论述下列哪一制度的由来()。A.以举荐贤能为核心的禅让制B.以嫡长子继承为核心的宗法制C.“兄终弟及”的王位继承制D.以同姓亲族为主体的分封制解析从材料信息看,王国维认为,兄弟之间的血缘没有父子近,所以,兄弟之间不免有“争位之事”,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人们多把位置传给儿子,而不是兄弟。由此判断,是关于宗法制的描述,故选B项。答案B4.(·吉林长春高三模拟)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的同心圆波的性质……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这反映的是()。A.“大同社会”理想的表现B.宗法观念的反映C.“三纲五常”原则的体现D.分封制度的反映解析此材料描述的是宗法群体亲疏远近的人际格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亲属关系为纽带组成,波纹的远近可以标示社会关系的亲疏。这种强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社会群体,是宗法制度文化的反映。答案B5.(·湖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西周立国,以封建制为支柱,政治秩序仰赖封建制来维持。以下对于周代封建制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封建是周人扩张势力到东方的一种方式B.与周王室无血缘关系者被排除在封建关系之外C.诸侯受封以后,经由纳贡与朝觐,维持与周王室的关系D.统治权力与土地依贵族阶层高下而逐级分割解析本题“封建制”意指“封邦建国”,即西周分封制。西周分封的对象以王室为主,但也有少数功臣和先代帝王的后裔。故B项错误。答案B6.年5月4日,光明网《分权VS集权》一文评价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说某制度是中央集权,形成的是由皇帝垂直管理型自上而下的大一统政治格局,而另一制度则是分权,中央犹在,但地方自治,政治权力不是一根线,而是多根线。材料涉及的制度应该是()。A.分封制度VS世袭制B.宗法制VS科举制C.郡县制VS分封制D.君主专制VS中央集权解析材料论述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在两种制度中的不同体现,一个是地方服从中央,一个是地方割据中央,与郡县制、分封制的内涵一致,故选C。答案C7.(·云南曲靖一中摸底)年8月15日,《光明日报》刊文《制度创新: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和根本保障》称:体制、制度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之一。秦始皇在这一方面的贡献不包括()。A.皇帝制度B.三公九卿制度C.统一度量衡标准D.首创郡县制度解析郡县制在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已有实行,秦始皇只是将其推广到全国。答案D8.(·贵州兴义一中模拟)年2月12日,是清政府宣布下诏退位102周年,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覆灭,某班同学以“君主专制的功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