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对点练+提升练)第12课时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课时分层训练新人教版A组对点练对点提示:1~5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方针及成就;6~8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1.(·江苏南京模拟)渡江战役期间,毛泽东发表声明:“外国政府如果愿意考虑同我们建立外交关系,它就必须断绝同国民党残余力量的关系”。新中国初期,与此声明相一致的外交方针是()。A.一边倒B.另起炉灶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D.求同存异解析“一边倒”,就是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另起炉灶”就是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另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首先是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然后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求同存异”是在1955年亚非会议上提出来的。因此,选B项。答案B2.(·广东佛山调研)1950年,中国政府规定,外轮一般不准驶入中国内河,经中国政府特批而驶入的外轮须悬挂中国国旗,并在指定的码头停泊。这种措施所体现的外交政策是()。A.“求同存异”B.“另起炉灶”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D.“一边倒”解析注意时间“1950年”和“外轮一般不准驶入中国内河”的理解。首先可以排除A,“求同存异”方针是1955年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的;依据所学知识,“另起炉灶”是不承认旧的外交关系,材料无法体现;“一边倒”是指站在社会主义阵营的一边,不符合题意,排除D。C项的“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含义是驱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符合题意。答案C3.(·湖南望城高三联考)周恩来多次指出:“与苏联结盟只是政治方针,不是倒向苏联怀抱……在战略上是联合,但战术上不能没有批评。”这说明()。A.中苏两国社会制度相同B.两大阵营对峙局面的形成C.中国坚持独立自主方针D.中苏国家利益的差异解析从周恩来说的话中我们可以得出我们跟苏联在战略上联合,在战术上独立,这说明我们并不是完全倒向苏联,而是在外交上奉行独立自主的方针。故答案选择C。答案C4.(·云南师大附中模拟)1949年12月,毛泽东第一次走出国门访问苏联。经过谈判,中苏双方于1950年2月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当时,毛泽东访苏的主要意图是()。A.为新中国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B.支持苏联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C.希望苏联成为第三世界的后盾D.借助苏联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席位解析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经济上的全面封锁,国际上美国拒绝承认新中国的孤立和敌视在此种情况下毛泽东访问苏联意在为新中国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其余选项不符合史实。答案A5.(·吉林辽源五中模拟)菲律宾前外长卡洛斯·罗慕洛在谈到一次国际会议时说:“周恩来是我去时候的敌人,回来时候的朋友。”这一认识是基于周恩来()。A.号召亚非国家实行不结盟政策B.提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提出求同存异方针D.促成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答案C6.(·广州海珠区高三摸底)20世纪70年代,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指出:“如果苏联多担心一点我们的对华政策,我们就可以少担心一点对苏政策”。布热津斯基是想说明()。A.美国利用中国牵制苏联B.苏联不关注中美关系C.美国利用苏联打击中国D.美国打压苏联来限制中国解析材料中布热津斯基的内在意思是调整对华政策,促成中苏竞争,以改善美国在与苏联争霸中的不利局面,因此A项正确,同时可知C、D两项对材料的理解都不正确。20世纪70年代,由于美国的相对衰落,美苏争霸的总体态势苏攻美守。题中材料表明苏联关注中美关系,故B项可排除。答案A7.(·深圳调研)1970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对外政策报告中谈到了争取持久和平的三项原则:建立伙伴关系;继续保持军事实力;同共产党国家谈判分歧。依照这些原则,美国()。A.实施了“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B.签订了《朝鲜停战协定》C.和苏联建立合作伙伴关系D.同中国改善外交关系解析据时间“1970年”排除A、B两项;“同共产党国家谈判分歧”说明美国改变了对中国的强烈敌意并愿意改善关系,故选D项。答案D8.(·河北邯郸模拟)年9月正值中日两国恢复邦交正常化40周年之际,因钓鱼岛问题而发生日本驻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