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抗战英雄的故事(18篇)抗战英雄故事第一篇:抗日战争时期,生活在冀中白洋淀小男孩张嘎与奶奶相依为命。为了掩护在他家养伤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军刺刀下,而钟亮也被敌人抓走了。为替奶奶报仇和救出老钟叔,嘎子历经艰辛,找到了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电影《小兵张嘎》讲述了一个小八路战斗成长过程。这部儿童军事题材影片,经过寓意丰富细节安排和少年儿童所特有心理活动描述,真实自然地塑造了一个性格鲜亮少年英雄形象,影响了几代小观众。这部影片荣获了1980年中国第2届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一等奖。之后,小兵张嘎故事又被改编成了电视剧。抗战英雄故事第二篇:抗日英雄之狼牙山五壮士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北省易县狼牙山战斗中英勇抗击日伪军八路军5位英雄。他们是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第1团第7连第6班班长、共产党员马宝玉,副班长、共产党员葛振林,战士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1941年8月,侵华日本军队华北方面军调集7万余人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兵力,对晋察冀边区所属北岳、平西(今北京西部)根据地进行毁灭性大扫荡。9月25日,日伪军约3500余人围攻易县城西南狼牙山地区,企图歼灭该地区八路军和地方党政机关。第7连奉命掩护党政机关、部队和群众转移。完成任务撤离时,留下第6班马宝玉等5名战士担负后卫阻击,掩护全连转移。第6班5名战士坚定沉着,利用有利地形,奋勇还击,打退日伪军多次进攻,毙伤90余人。次日,为了不让日伪军发现连队转移方向,他们边打边撤,将日伪军引向狼牙山棋盘陀峰顶绝路。日伪军误认咬住了八路军主力,遂发起猛攻。5位战士临危不惧,英勇阻击,子弹打光后,用石块还击,一向坚持战斗到日落。应对步步逼近日伪军,他们宁死不屈,毁掉枪支,义无反顾,纵身跳下数十丈深悬崖。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壮烈殉国;葛振林、宋学义被山腰树枝挂住,幸免于难。抗战英雄故事第三篇:抗日英雄赵尚志抗日英雄故事,抗战期间7位抗日英雄赵尚志三个字,曾让侵华日军闻风丧胆,“小小‘满洲国’,大大赵尚志”,是倭寇发出无奈而又钦佩感慨。被日伪称为最顽固“反满抗日”分子!当年东北流传一种说法,叫“南杨北赵”。“南杨”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指是杨靖宇,“北赵”就是赵尚志,他十七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就读黄埔军校第五期,历经艰难困苦,抗日决心毫不动摇,即使最终负伤被俘,依旧宁死不屈。一位专家说,东北很多著名抗日英烈因为地下工作需要,用都不是原名,惟有赵尚志一向用原先名字。但很少有人明白,赵尚志也曾用过另外一个名字。据尚志市烈士纪念馆馆长刘莉介绍,赵尚志曾担任1940年创刊《东北红星壁报》主笔。“向之”主笔笔名,之后发现手稿原迹证实,是在“尚志”两字基础上修改而来。据刘莉馆长介绍赵尚志除了写过报纸上这些文章诗歌之外,还曾为《白山黑水》这首抗日歌曲写过歌词,并写下两篇关于抗日战争论文。印象中,赵尚志应和抗日英雄杨靖宇一样身材高大,气宇轩昂,目前发现惟一一张赵尚志将军生前照片,是1932年8月赵尚志担任巴彦抗日游击队政委时与游击队指挥部成员合影,赵尚志手拿马鞭坐在中间前排,二十四岁他明显比两边人矮半头。巴彦游击队失败以后,赵尚志加入抗日义勇军孙朝杨部,后率六人赴珠河创立抗日游击队到1934年,这支抗日武装不断壮大,到达数千人。之后赵尚志将军担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军长。赵尚志嗓门很大,常常在大会上向战士们讲述抗日救国道理,描绘鬼子打跑以后国家未来模样。1942年2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年仅三十四岁赵尚志在战斗中,遭到混入部队日满特务暗算,重伤被俘后血尽而死。随后日寇将其遗体肢解成两部分,身体沉入松花江,头颅送伪满“首都”新京(今长春)请功,而后下落不明;历经六十余载,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之际,东北抗日烈士赵尚志将军头颅在长春找到了。这位民族英雄故事将要画上一个句号,但对他事迹寻访和传颂却不会停止。抗战英雄故事第四篇:抗日英雄吉鸿昌1931年9月21日,矢志抗日吉鸿昌将军被蒋介石逼迫下野,到国外“考察实业”。船到美国,吉鸿昌就接二连三地遭到意想不到刺激,如那里头等旅馆不接待中国人,而对日本人却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