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无论…总是…”、“只要…就…”造句。3、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4、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尝试用这种方法写作。教学难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尝试用借物喻人的方法写作。教学准备搜集资料,了解宋庆龄的生平课件教学设计修改栏(二次备课)第一课时一、揭题导入,铺垫探究1.樟树是无锡的市树,一种很常见的树,今天,我们来学一篇描写樟树的课文,题目是“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看老师写课题,(书写课题,讲解字的结构书写注意点。)引读课题,“龄、樟”正音。2.读了这个题目,你知道了什么?(课文主要写樟树,樟树的位置在宋庆龄的故居。)出示“故”的义项:a事故b缘故c故意d所以e原来的从前的f朋友g死亡课题中“故”是什么意思?所以这“故居”什么意思?(曾经居住的房子。)(一般指名人遗留下来的住所)3.宋庆龄是谁?谁来介绍一下。(宋庆龄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的夫人,是杰出的国际政治活动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卓越的领导人。)4.课文主要是写樟树,作者是如何来写的呢?二、初读感知,理解结构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课文那几个小节描写了樟树?其他小节写了什么?2.学习词语:粗壮稠密(反义词:纤细,稀疏;近义词:茁壮,茂密)繁衍(逐渐增多增广)瞻仰(怀着崇敬的心情看)3.指名读课文。(评价正音,思考问题)4.哪几个小节写樟树?其他小节写了什么?(分段)第1—3节:上海宋庆龄故居的庭院里有两棵树,宋庆龄对他们很有感情。第4---5节:具体写了樟树。第6节:人们在樟树前留影纪念。三、扣题研读,学习樟树的特点1.课文重点写樟树,作者是怎样描写樟树的呢?我们再来读读四、五两小节,看看这两节主要写了什么?2.学生自由读四五节。3.交流:第四节,樟树的外形。(一)学习樟树的外形,掌握词语的用法和写作顺序。1.樟树的外形有什么特点?我们请一位同学再来读一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一节共有几句话?每句各写了什么?2.三句话:枝干-----树叶-----生长特点3.原来,作者是通过这三方面来描写樟树外形的,哪些词语写出了樟树的外形特点呢?在书上圈画出这些词句。(抓住“粗壮、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稠密、绿得发亮,四季常青,蓬蓬勃勃)4.看图描述,理解词语。你们看,这枝干是多么粗壮有力,还伸得远远的,树叶茂密无比,远远望去,连一点缝隙都没有了,所以形容这树叶十分稠密。而且,它一年四季都是充满生机的样子,这旺盛的生命力就是蓬蓬勃勃。)出示填空:(引读)无论是烈日炎炎的夏天还是大雪纷飞的冬天,它们总是蓬蓬勃勃。无论是鸟语花香的春天还是金风送爽的秋天,它们总是蓬蓬勃勃。无论是风和日丽的日子还是的大雨滂沱日子,它们总是蓬蓬勃勃。5.小结:第四节的三句话就是从不同的角度写出樟树的外形特点----枝繁叶茂,四季常青。(板书)谁能把樟树的外形特点通过你的朗读体现出来。(指名两人读,齐读)(二)学习樟树的高贵品质1、第五节写了樟树的什么呢?拿起笔来,再读读这一节,给这一节分分层。2、分层:先写了其他的树木,再写了樟树。3、其他的树木怎么样?(容易招虫)(解释招虫:招引虫子)4、石榴树招虫的情形是怎样的?(三四种、繁衍后代,子子孙孙寄生)像石榴树这样的树,招的虫子数量多,危害时间又长。可樟树呢?(拒虫)5、为什么?(香气)6、这香气有什么特点?(永久保持)从哪里看出来的?(即使-----仍然-----只要------就-----)7、“即使”换个词语?(就算)8、无论活着还是死去,无论是完整的,还是变成一块块的木料,樟树的香气却能永远保持,它那拒虫的本领也就永远保持。(板书:永远保持)樟树的可贵之处就在这里。(引读)9、这一节写了樟树的内在本领------香气拒虫。写出了樟树的可贵之处。为什么开头要先写别的树呢?(作比较突出樟树的与众不同,更突出它这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