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高考化学分类错题本(教师版)化学计算☞易错题查找【易错题】(山东济宁期末)将一定量的氯气通入30mL浓度为10.00mol/L的氢氧化钠浓溶液中,加热少许时间后溶液中形成NaCl、NaClO、NaClO3共存体系。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与NaOH反应的氯气一定为0.3molB.n(Na+):n(Cl-)可能为7:3C.若反应中转移的电子为nmol,则0.15<n<0.25D.n(NaCl):n(NaClO):n(NaClO3)可能为11:2:1☞查缺行动【知识补缺】1、——差量法根据变化前后的差量列比例式计算解题的一般步骤可分为:①准确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②深入细致地分析题“”“”“”意,关键在于有针对性地找出产生差量的对象及理论差量。该理论差量可以是质量、物质的量、气体体积、压强、密度、反应过程中热量的变化等,且该差量的大小与参加“”反应物质的有关量成正比;③根据反应方程式,从实际差量寻找比例关系,列比例式求解。2、——守恒法利用质量、元素(原子)、得失电子、电荷守恒计算利用守恒法解题可避免书写繁琐的化学方程式和细枝末节的干扰,直接找出其中特有的守恒关系,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度。守恒法解题成功的关键在于从诸多变化和繁杂数据中寻找恒量对象关系。3、——关系式法多步变化用物质的量的关系首尾列式计算关系式法适用于多步进行的连续反应,以中间产物为媒介,找出起始原料和最终产物的关系式,可将多步计算一步完成。有时利用关系式法列出的比例式与利用原子个数守恒列出的比例式相一致,但不能一概而论,关键在于中间过程的变化。要善于区分,正确选择解题技巧。4、——极值法极端假设的计算方法极值法就是将复杂的问题假设为处于某一个或某两个极端状态,并站在极端的角度分析问题,求出一个极值,推出未知量的值,或求出两个极值,确定未知量的范围,从而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其主要应用于:(1)判断混合物的组成:把混合物看成某组分的纯净物进行计算,求出最大值.最小值,再进行分析讨论。化学反应物质化学式:正化合价总数=|负化合价总数|电解质溶液:所有的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所有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表现形式化学变化质量守恒定律遵循化学方程式氧化还原反应单一反应:氧化剂得电子总数=还原剂失电子总数多个连续反应:找出化合价在变化前后真正变化的物质及所反应的量离子反应:等号两边离子所带电荷数相等电化学阳(负)极失电子总数=阴(正)极得电子总数串联的原电池(电解池),各极上转移电子数相气相反应: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反应热宏观:参加反应m(反应物)=反应生成m(生成物)微观:元素种类不变,各元素原子个数守恒(2)判断可逆反应中某个量的关系:把可逆反应看作向某个方向进行到底的状况。(3)判断可逆反应体系中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变化,把可逆反应看成向左或向右进行的单一反应。(4)判断生成物的组成:把多个平行反应看作逐个单一反应。5、——图象法运用图象中的函数关系分析计算一般解题思路:(1)根据题设条件写出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通过计算求出各转折点时反应物的用量和生成物的生成量,以确定函数的取值范围。(2)根据取值范围,在图象上依次作起点、转折点、终点,并连接各点形成图象。(3)利用图象的直观性,找出其中的函数关系,快速解题。6、其他方法:化学计算的方法很多,除了上述5种方法外,还有估算法、讨论法、平均值法、十字交叉法、终态法、等效平衡法等。此外近几年的上海高考中还多次出现了借助数学工具解决化学问题的计算题,测试学生将化学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利用数学工具,通过计算和推理,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主要包括数轴的应用、函数的思想、讨论的方法、空间想象的能力以及不等式的迁移等方面的知识。此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是:运用所掌握的数学知识,通过分析化学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一定的数学关系(等式、函数、图像关系、不等式、数列等),用以解题。【方法补缺】读题、审题、分类选择合适的方法列式、计算有关图表信息的计算差量法、守恒法、关系式法、极值法、图像法等运用以上关系,列出等式,进行相关计算有关方程式的计算有关讨论型的计算溶液类计算题☞及时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