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课文,引发学生留心观察大自然,观察周围的事物的想法,并指导学生在一定的观察方法指导下力图有所发现。2.通过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掌握朗读的节奏,并读出诗歌的语气。从而领略大自然语言的神奇,激发他们探索大自然语言的兴趣。3.结合学生的生活世界与想象世界,整合课内外的课程资源,引导学生仿编、创编。在此过程中深入体会本文是如何用平实的、通俗、有趣的语言解释、介绍深奥的大自然的知识的。教学重点:指导朗读课文,知道课文中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教学难点:发现诗歌中规律性的语言现象,仿写诗歌。教学方法:1.朗读法。生动的说明易于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基于这一点,教师宜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在朗读中感悟事理。2.总结、点拨法,通过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让学生自主讨论学习。3.竞赛激励法。小学生有好胜心理,在训练学生快快速理解课文时,适合用朗读竞赛的形式,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4.延伸拓展法。扩展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大自然的语言知识,采集几则农谚、图片等让学生进行仿写,便于把课堂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教学过程:一、联系实际,激趣导入。1.老师这儿有一段不说话的电影,同学们一个画面一个画面的看,如果看明白了,就给每一幅画面配上一句解说词。(这一设计的意念在于可以让学生通过看图片,对于大自然的语言有初步的理解)2.同学们,你们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了画面,其实画面,天气、动物、植物告诉我们的信息也是语言(板书:“语言”)这些都是谁的语言?(补充板书:“大自然的”)。3.今天,我给同学们带来一首小诗写的就是大自然的语言。(生齐读课题两次)师:这首小诗究竟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大自然的语言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学习。二、以读促悟,汇报交流。(一)师:在学习这首小诗之前,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先看看学习要求:学习要求:1.读准字、词的读音。2.思考:课文向我们展示了哪几种大自然的语言(用——画出)?文中有一个四字词语描写大自然语言特点的,这个四字词语是什么?(用线画出)(生自由朗读课文)师:同学们自由朗读的方式可真多啊!(师适当地表扬读得较好的同学)师:生字宝宝出来了,我们看看哪位同学可以把它们大声地读出来?(师抽查读字词,形式有:指名读、开火车,男女生赛读)师:同学们对生字宝宝真好啊!每个生字宝宝的名字都认识了,哪位同学能够准确地回答老师提出的第二小题的思考题。生1:课文向我们展示了白云、蚂蚁、蝌蚪、大雁、大树(树轮)、大鱼(鱼鳞)、三叶虫化石这几种大自然的语言。师:在那么多的大自然语言,文中用了一个四字词语去形容大自然的语言,究竟是哪四个字呢?生2:文中描写大自然语言特点的四字词语是:妙不可言!师:非常好!我们大家都知道了大自然的语言真是妙不可言,那么究竟大自然的语言妙在什么地方呢?下面请同学们分小组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哪种大自然语言你最感兴趣?并说说妙在什么地方?(二)学生汇报以汇报第二小节为例:生1:我最感兴趣的大自然语言是白云飘得高高,因为我知道了白云飘得高高,明天准是晴天。师:请你来说说这一小节大自然的语言奇妙在什么地方?生1:我们只要看到白云飘得高高,就知道明天是晴天。师:哪位同学能够告诉老师,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我们只要看到白云飘得高高,就知道明天是晴天?如果把高高换成“很高”,好吗?师:其实俗语说:“云是天气的招牌”。云的形状、高低、移向直接反映了当时天气运动的状态,预示着未来天气的变化。民间很重视看云测天。白云飘得高,就说明空气的湿度低,云层中含的水分少,天气就会是晴天。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如果看到的是乌云?请你们猜猜那明天又是一个怎样的天气?师:其实啊有许多谚语是看云的颜色测天气,如“乌云块块叠,雷雨眼面前”、火烧乌云盖,有雨来得快”、“人黄有病,天黄有雨”、“日出红云升,劝君莫出门”、“傍晚黄胖云,明朝大雨淋”等。(三)师: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小节。(四)老:其实老师还准备了有关云的大自然语言,一起来读读,好吗?(通过朗读有关云的大自然的语言,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