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说出《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并分析这一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概括、归纳能力。(2)了解义和团反侵略斗争的史实,对比清政府的软弱无能,认识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重要原因,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3)通过学习本课,培养学生查阅资料,绘制和识别历史地图,表演和运用成语以及合作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收集整理资料、制作简易展版的过程,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通过反思启示,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通过比较表对比分析、分组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通过编演历史短剧,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八国联军的烧、杀、抢、掠给中国人民造成深重灾难,《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向清政府进行的又一次穷凶极恶的敲诈勒索;真正体会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我们应不忘国耻,以振兴中华为己任。【教学重难点】1、重点:八国联军侵华史实和《辛丑条约》的内容。2、难点:《辛丑条约》的影响及如何理解清政府是“洋人的朝【教学过程】第一板块知识构建指导指导自读课文,完成下列提纲:时间:1900年6—8月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第一阶段:从1900年6月发动战争到廊坊阻击战八国联军经过侵华战争第二阶段:从1900年7月到8月攻陷北京。结果:清政府战败,签署《辛丑条约》签订时间:1901年9月签约国:清政府与英俄德法美日意奥等《辛丑条约》主要内容:白、馆、禁、兵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板块体验历史复习提问:1、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是什么?清政府战败,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2、清政府为什么会战败?清政府腐败无能。3、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对中国有什么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从此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由此导入新课。一、八国联军攻占北京2媒体展示:《时局图》(如右图)思考并回答:1、《时局图》反映了当时中国怎样的社会状况?中国处于被列强宰割和瓜分的危机中。2、面对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人民表现出怎样的态度?激起中国人民强烈的反抗,义和团运动兴起。媒体展示:《义和团运动形势图》(如右图)读图,结合课文,思考并回答:1、义和团运动首先兴起于什么地方?其主体是哪些人?山东、直隶等地,主要是农民、手工业者等。2、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是什么?为什么提出这样的口号?扶清灭洋;因为民族危机的加深。3、这一口号,可以看出义和团运动怎样的性质?体现了什么?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体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英勇抵抗的巨大力量。4、义和团运动的发展,引起当时社会怎样的变化?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爆发。5、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借口和根本目的分别是什么?借口:镇压义和团运动,其根本目的是使清政府彻底投降,成为洋人的朝廷,协助其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媒体展示:图片《八国联军在大沽口登陆》(目标: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义和团反侵略斗争的史实)指导学生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00年6月发动战争到廊坊阻击战。遭到中国人民的抗击:廊坊、杨村等地阻击战;结果:侵略军狼狈退回天津。第二阶段:从1900年7月到8月攻陷北京。结果:7月攻陷天津,8月攻陷北京。结合课文,思考并回答:小组内和作交流,然后组际汇报:1、八国联军由哪八个国家组成?英俄德法,美日意奥。(学法指导:可采用谐音记忆“因祸得福,每日依靠”)2、义和团在哪些地点对八国联军进行了激烈的战斗?廊坊、杨村、北京的东交民巷外国使馆和西什库教堂等地。3、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城后,犯下了哪些滔天罪行?说明了什么?(从烧、杀、抢、掠几方面来引导学生小结)烧毁户部,毁灭罪证;疯狂屠杀中国百姓;抢劫户部和礼王府等;公开拍卖所抢物资;……4、北京沦陷后,清朝统治者如何对待?慈禧太后带着光绪帝仓皇出逃,并下令屠杀义和团。二、《辛丑条约》媒体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