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留射血分数心衰新版课件•疾病概述•病理生理学•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及管理•预后及随访•预防及控制策略01疾病概述定义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指因心脏收缩、舒张功能不全,导致静脉系统血液淤积,无法正常排出,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分类根据射血分数(ejectionfraction,EF),心衰可分为保留射血分数心衰(HFwithpreservedEF,HFpEF)和降低射血分数心衰(HFwithreducedEF,HFrEF)。定义及分类心衰在全世界范围内均普遍存在,且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尽管近年来治疗手段不断改进,但心衰的预后仍然较差,5年生存率不足50%。流行病学心衰可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反复发作的急性加重期可威胁患者生命。此外,心衰还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危害流行病学及危害疾病负担心衰的疾病负担重,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还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影响因素心衰的发病和进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肥胖、吸烟等基础疾病,以及不良的生活习惯如过度劳累、情绪波动、饮食不当等。疾病负担及影响因素02病理生理学心肌病变导致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受损,进而引发心衰。心肌病心脏负荷过重炎症和免疫反应高血压、主动脉狭窄等导致心脏负荷过重,引起心衰。心肌炎、心肌病等炎症性疾病以及免疫反应异常也可导致心衰。030201发病机制心衰时,心肌细胞凋亡是主要的病理改变之一。心肌细胞凋亡为了适应心脏负荷增加,心肌细胞肥大。心肌细胞肥大心肌纤维化是心衰的另一个重要病理改变。纤维化病理改变神经内分泌异常心衰时,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导致水钠潴留和心脏负荷增加。细胞因子和炎症因子炎症因子如IL-6、TNF-α等在心衰中发挥作用,促进心肌细胞凋亡和纤维化。血流动力学改变心衰时,心脏的泵血功能减弱,导致血压降低,组织灌注不足。病理生理过程及机制03临床表现及诊断患者在进行轻微活动或休息时,可能会感到气喘和呼吸困难,这是心衰的典型表现。气喘、呼吸困难心衰患者常常感到乏力、疲倦,即使经过充足的休息也无法缓解。乏力、疲倦心衰患者常常感到胸闷和心悸,这是由于心脏负荷过重引起的。胸闷、心悸症状及体征03NT-proBNP检测NT-proBNP是反映心脏功能的重要指标,其水平升高通常提示心衰的可能性。01心电图心电图可以显示心脏的电活动情况,有助于诊断心衰。02超声心动图超声心动图可以显示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情况,是诊断心衰的重要工具。辅助检查及诊断标准心衰需要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诊断,如肺部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结果,医生可以对心衰进行临床评估,确定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方案。鉴别诊断及临床评估临床评估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04治疗及管理抗心力衰竭药物抗血小板药物降脂药物血糖控制药物治疗及管理01020304用于改善心衰症状,包括利尿剂、ACE抑制剂、ARB类药物等。预防血栓形成,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降低血脂水平,如他汀类药物。对于合并糖尿病的患者,需要同时控制血糖水平。123通过植入设备,改善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对于心动过缓或心脏停搏的患者,植入起搏器可改善心脏功能。心脏起搏器包括运动康复、心理疏导等,有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康复治疗非药物治疗及管理控制盐分摄入,避免过度饱食,保持适量水分摄入。饮食调整适当运动有助于改善心功能,但需避免过度劳累。活动与休息心衰患者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需及时进行心理干预。心理疏导医生需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评估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定期随访患者教育及管理05预后及随访通过超声心动图、心脏核磁共振、心脏CT等检查手段,评估心衰患者的射血分数及心脏结构功能,预测患者的预后。评估方法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患者的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年龄、性别、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这些因素会影响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影响因素预后评估及影响因素根据患者的病情轻重和稳定程度,定期进行随访,一般建议至少每3个月随访一次。随访频率在随访过程中,医生需要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用药情况、生活方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