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孔子拜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难读的字多读几遍。wényuānjiān远近闻名、渊博、风餐露宿、日夜兼程púnàyíngzhǐjìng风尘仆仆、纳闷、迎候、学无止境háoshòupèipǐn毫无保留、传授、佩服、品行远近闻名、渊博、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纳闷迎候、学无止境、毫无保留传授、佩服、品行请大家再读《孔子拜师》这个故事,你认为孔子是位怎样的人?请大家默读课文,边读边圈画相关句子。你能结合课文内容来评价一下孔子吗?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在德行方面表现突出的有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在语言方面表现突出的有宰我、子贡;办理政事能力较强的有冉有、子路;熟悉古代文献的有子游、子夏。在孔子的弟子中,有不少人都干出了一番成就,对于当时政治,尤其是对于孔子思想的传播,对于儒家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比一比,哪个句子表达得更好?好在哪儿?1、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2、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几个月后,孔子终于走到了洛阳。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从这句话你感受到……风餐露宿日夜兼程1、远在国外的我,听说老家的母亲病危。于是我,终于见到了母亲最后一面。2、为了考察地质情况,李四光常常。学习是没有止境的。学无止境三人行,必有我师焉(yān)。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六十拜师孔子虽然已经当了很多年的老師,但在他六十岁的时候,他又拜师学艺。这天,孔子正在敲磬,他奏出的乐曲有时候像高山流水的激流奔放,有时像林间小溪的婉转流畅,一曲奏完,学生们赞叹不已。忽然从门外传来“还不到一流水准”的声音。孔子一看,发现门外是一位老人,而这位老人就是鲁国最有名的音乐家——师襄。孔子立刻作揖行礼,要拜师襄为师,跟他学习演奏,他的学生们见了这情景,不约而同的说:“老师都快六十岁了,还如此的好学不倦?”师襄早知道孔子的大名,见孔子如此,心里很为难。他想:孔子是有名的教育家,我怎么有资格收他做学生呢?孔子恳切地说:“请您不要有所顾忌,每个人都有他的长处,但也有自己不足的地方,您比我精通音乐,当然可以当我的老师。师襄十分感动,就收下了这个年龄特大的学生。孔子学琴很专注,他学了一首曲子,一练就是十天。师襄对他说:“你可以学新曲子了。”孔子却说:“不行,我还得学一学他的音律。”过了几天,师襄又提醒孔子学新曲子了,孔子却说:“虽然音律弄清楚了,可是我还想体会一下曲子所寄托的思想和志趣。”于是孔子走路、吃饭时间都在冥思苦想着琴曲中的主人公的人品和相貌。这天,孔子高兴地赶到了师襄的琴房中,他说:“我想,曲中的主人一定是一个身材高大、气魄宏大,胸襟开阔的人,这样的人,应该是周文王。”师襄听了大吃一惊,想不到孔子能把一首曲子理解的这么透彻。师襄由衷的感叹,说:“你说得对极了,这首曲子正是写周文王的,您才是我的老师呀!”孔子不但学会了演奏,还学会了作曲。他还刪订整理了《诗经》305篇,而且每一首都谱了曲。孔子拜师《三字经》中有一句话:“昔仲尼,师项橐(tuó)。”“仲尼”大家都知道是孔子,而“项橐”是燕国一少年。有一天,项橐见到孔子时说:“听说孔先生很有学问,特来求教。”孔子笑着说:“请讲。”项橐朝孔子拱拱手问:“什么水没有鱼?什么火没有烟?什么树没有叶?什么花没有枝?”孔子听后说:“你真是问得怪,江河湖海,什么水都有鱼;不管柴草灯烛,什么火都有烟;至于植物,没有叶不能成树;没有枝也难于开花。”项橐一听格格直笑,晃着脑袋说:“不对。井水没有鱼,萤火没有烟,枯树没有叶,雪花没有枝。”孔子叹道:“后生可畏啊!老夫愿拜你为师。”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是道家的创始人。其著作《老子》对后世影响深远。1.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2.曲阜和洛阳相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