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迁安一中高一历史习题:阶段测评(七)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同志们,炮火包围着我们,凶猛的野兽齐向我们猛扑”。为打退国内外敌人的进攻,苏俄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下列不属于这一政策内容的是()A.大中小工业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B.实行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C.取消自由贸易D.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基本知识的记忆能力。“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规定实行高度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和普遍义务劳动制,不允许商品交换和货币流通,所以选择B项。答案:B2.某同学在关于苏联(俄)的历史研究性学习中收集了以下两段材料,其最合适的主题是()A.由余粮收集制到粮食税B.由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C.由余粮收集制到农业集体化D.由市场经济到计划经济解析:能够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和提高农业生产力的措施是新经济政策中的粮食税的提出。答案:A3.20世纪20年代,美国大资本家亨利·福特到俄国开办企业,成了在苏俄经销福特汽车和拖拉机的唯一代理人。福特一开先例,美国其他的公司也一拥而上。这些外资企业的创办受益于()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模式的建立D.赫鲁晓夫改革解析: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规定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兴办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故此才有了材料中现象的出现。答案:B4.“为什么不是改善工人的生活状况,而是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呢?因为要改善工人的生活状况,就需要有粮食和燃料。从整个国家经济的角度来看,现在最大的‘障碍’正是这方面引起的。”这则史料作为背景材料可用于研究()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苏俄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模式”D.戈尔巴乔夫改革解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战争结束后,继续实施加剧了国内经济的恶化,引起了农民的强烈不满。答案:B5.古比雪夫在《关于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正是他(斯大林)的天才的预见以及对工人阶级斗争的卓越领导,保证了提出第二个五年计划中各种宏伟的人类史上划时代的任务。”这反映了()A.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B.苏联已建成社会主义工业国C.第二个五年计划的重要性D.“斯大林模式”已经形成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由材料内容可知作者强调的是斯大林在二五计划中的重要性,在突出斯大林的作用。答案:A6.“(苏联)农场畜牲遭到可怕的抢先屠宰——‘马的数目从1928年的3350万匹减少到1935年的1660万匹;牛的数目从7050万头减少到3840万头’——这反过来又造成肉类和谷物产量的急剧下降。”材料表明苏联正在()A.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实施新经济政策C.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D.倡导“玉米运动”解析:由时间1928年、1935年可排除A、B项,D项与材料内容不符。答案:C7.下图漫画题为《片面的经济》,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国民经济状况。该状况是()A.国民经济比例失调B.军事工业遥遥领先C.民众衣食住行先进D.经济体制健康发展解析: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由于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农业和轻工业的长期落后,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答案:A8.下图为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其中影响1921~1925年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体制D.赫鲁晓夫改革解析:结合苏联(俄)政权建立后的相关经济政策可看出,1921~1925年粮食产量呈现增长的趋势,这是当时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产物。从时间上看A、C、D三项也与曲线不相吻合。答案:B9.苏联音乐家普罗科菲耶夫在论苏联的改革时指出“我们国家的经济结构相当沉重,机器制造业和国防综合体占整个生产规模的75%,而日用消费品占25%”。材料中描述的苏联经济发展的特点是()A.以工业化为主导B.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C.农业经济基础薄弱D.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苏联经济建设的特点。从材料来看,机器制造业和国防综合体在整个生产规模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而消费品所占比重比较小,由此可以看出苏联经济发展的特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A项无法突出重工业和国防工业。C、D两项与题干材料没有联系。答案:B10.有学者这样描写前苏联一位领导人“他摆弄这个国家,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