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朝阳区2016届高三化学上学期期末统一考试试题(含解析)(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注意:Ⅰ卷共14道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2分1.以下我国古代的制作或技术涉及到化学反应的是A.烧制陶罐B.雕刻石雕C.水车灌溉D.预报地震【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判断一个过程是否发生化学反应看其反应过程是否有新物质生成。A、以粘土为原料烧制陶罐,有新物质生成,涉及化学反应,正确;B、雕刻石雕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涉及化学反应,错误;C、水车灌溉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涉及化学反应,错误;D、预报地震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涉及化学反应,错误。考点: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识别。2.下图有关硫元素循环说法不合理的是A.煤、石油中的硫元素燃烧时能生成SO2B.动物尸体腐败过程产生的H2S气体会进入大气C.循环过程中硫元素既发生氧化反应又发生还原反应D.大气中的硫元素会全部转化成H2SO4随雨水降到土壤里【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煤、石油中的硫元素燃烧时能生成SO2,正确;B、动物尸体腐败过程产生的H2S气体会进入大气,正确;C、循环过程中硫元素既发生氧化反应又发生还原反应,正确;D、大气中的硫元素部分转化成亚硫酸,进一步转化为H2SO4随雨水降到土壤里,错误。考点:考查硫的转化。3.下列比较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A.稳定性:HI﹤HBr﹤HCl﹤HFB.元素非金属性:Si﹤P﹤S﹤ClC.沸点:正丁烷>异丁烷>丙烷D.碱性:NaOH>Mg(OH)2>Al(OH)3【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同主族元素由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则稳定性:HI﹤HBr﹤HCl﹤HF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错误;B、同周期元素由左向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则元素非金属性:Si﹤P﹤S﹤Cl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错误;C、沸点:正丁烷>异丁烷>丙烷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正确;D、同周期元素由左向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减弱,则碱性:NaOH>Mg(OH)2>Al(OH)3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错误。考点:考查元素周期律的应用。4.高氯酸铵(NH4ClO4)和铝粉常用作火箭推进剂的固体燃料。高温时,NH4ClO4的分解反应是:2NH4ClO4N2↑+4H2O↑+Cl2↑+2O2↑,下列有关NH4ClO4的分解及保存方法说法不合理的是A.点燃铝粉可以引发NH4ClO4分解B.NH4ClO4迅速分解时可能会引发爆炸C.NH4ClO4应低温通风保存,远离火种、热源D.0.5molNH4ClO4分解时产生的气体体积是44.8L【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铝粉燃烧放出大量的热,NH4ClO4高温分解,故点燃铝粉可以引发NH4ClO4分解,正确;B、分析题给反应知NH4ClO4高温分解时产生大量气体,可能会引发爆炸,正确;C、NH4ClO4高温迅速分解,故NH4ClO4应低温通风保存,远离火种、热源,正确;D、缺少温度和压强,无法确定0.5molNH4ClO4分解时产生的气体体积,错误。考点:考查化学反应分析。5.自然界各种原生铜的硫化物经氧化、淋滤后变成CuSO4溶液,并向深部渗透时,遇到闪锌矿(ZnS)和方铅矿(PbS),便慢慢地转变为铜蓝(CuS),下列有关该过程的解释及说法不合理的是A.原生铜的硫化物具有还原性B.常温时ZnS、PbS、CuS都难溶于水,CuSO4可溶于水C.铜蓝的形成过程是:ZnS(S)+Cu2+CuS(S)+Zn2+D.硝酸型酸雨不利于铜蓝的形成:CuS+2H+=Cu2++H2S↑【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原生铜的硫化物硫元素为负价,为硫的低价,具有还原性,正确;B、常温时ZnS、PbS、CuS都难溶于水,CuSO4可溶于水,正确;C、根据题给信息知铜蓝的形成过程是:ZnS(S)+Cu2+CuS(S)+Zn2+,正确;D、硝酸具有强氧化性,硝酸型酸雨不利于铜蓝的形成,原因是:3CuS+8H++8NO3-=3Cu2++3SO42-+8NO↑+4H2O,错误。考点:考查硫的转化、反应过程分析。6.仅根据题中图示得出的结论不合理的是ABCD图示结论HB为弱酸HF为弱电解质溶解度:AgI<AgCl正反应△H>0【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弱酸存在电离平衡,加水稀释促进电离,pH相同的强酸和弱酸稀释相同的倍数,弱酸的pH的变化较小,结合图像知HB为弱酸,正确;B、分析图示知氢氟酸溶液中既存在HF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