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新兴力量的崛起一、选择题1.“欧洲历史行进到20世纪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现了一个新的分裂因素……西欧一批实行民主的国家和中欧、东欧一批共产党执政的国家对峙,在这种情况下,古老的‘欧洲梦’又被提出了。”直接推动这一“欧洲梦”成为现实的核心力量是()A.德国和法国B.英国和法国C.美国和苏联D.英国和德国解析:A材料中欧洲新的分裂因素指的是美苏“冷战”,而古老的“欧洲梦”是指欧洲的联合,推动欧洲走向联合的关键力量是德国和法国。2.《巴黎条约》是欧洲走向联合的开始,下列国家属于该条约成员的是()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B《巴黎条约》是西欧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六个国家签署的,建立欧洲煤钢联营的条约,据此可知,地图中的②③④分别对应的是德国、意大利和法国三个签约国,故选B;①指的是英国,它没有参与,故排除。3.(2019·浙南名校期末)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说:“如果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绝对是迫切需要的。”20世纪60年代,欧洲国家为此而做的努力是()A.签订《巴黎条约》B.组成欧洲经济共同体C.成立欧洲共同体D.主张“用一个声音说话”解析:C从材料可以看出是强调欧洲联合的必要性,结合欧洲联合的过程,我们可知20世纪60年代,欧洲国家联合走到了一个新的阶段,1967年成立了欧共体。故选C。4.有学者写道: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西欧各国“已无须美国提供经济援助,因而在政治问题的处理方面获得了更大的机动性。……戴高乐领导下的法国尤其如此,戴高乐在各个领域里都推行独立自主的政策。”这一论述所基于的当时的历史事实包括()①西欧国家工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②“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理念的提出③世界经济开始朝着区域集团化发展④西欧、日本与美国已成鼎足之势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A材料时间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此时西欧各国的生产已经得到恢复和发展,故①正确。50年代末戴高乐总统提出了“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故②正确。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建立,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原子能共同体建立,1967年欧洲共同体建立,这些说明世界经济开始朝着区域集团化发展,故③正确。西欧、日本与美国形成鼎立之势要到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故④不符合题意。5.(2019·浙江湖州期末)某同学看到一篇论文的关键词有:两极格局、非集团、亚非拉国家。该论文主要论述的可能是()A.北约B.欧共体C.不结盟运动D.欧洲联盟解析:C从材料“两极格局、非集团、亚非拉国家”,可知是指在两极格局下,亚非拉国家建立了以非集团不结盟为宗旨的不结盟运动,故选C项。6.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21国在开罗为即将召开的某国际会议拟定了以下入会条件(部分),这次即将召开的国际会议()1.该国应一贯支持民族独立运动2.该国不应参加与大国争夺有牵连的多边军事联盟3.如该国已将军事基地租让给外国,则此种租让不应与大国争夺有任何牵连4.该国应奉行与不同政治和社会制度的国家共处A.引发战后蓬勃发展的民族解放浪潮B.冲击超级大国主导国际事务的局面C.促进世界各国联合反对新殖民主义D.主导建立公正合理的新型国际秩序解析:B根据材料“不应参加与大国争夺有牵连的多边军事联盟”“则此种租让不应与大国争夺有任何牵连”结合20世纪60年代不结盟运动倡导的“非集团、不结盟”的原则可知是不结盟运动,不结盟运动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发展,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登上历史舞台,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两极格局。B项符合题意。7.(2019·浙江1月学考)本特利认为:“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促成这一时期国际力量对比不断变化的因素,包括()①第一届亚非会议的召开②不结盟运动的兴起③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益④欧洲联盟的成立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A材料指出“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稳定性”“受到……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也就是考查两极格局下新兴力量的崛起,欧盟成立于1993年,此时两极格局已经瓦解,故排除带有④的选项,选择A。二、非选择题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战后初期欧洲各国在战争中几乎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