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第1课时氯气的性质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氯元素在自然界中存在游离态,只是量极少B.海水中的氯元素主要以NaCl等盐的形式存在C.人体的血液中含有NaCl,其浓度大约为0.9%D.氯化钠对维持人体的生理功能有着重要作用【解析】自然界中不存在游离态的氯,氯元素全部以化合态的形式形在。A选项错误。【答案】A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氯原子和氯离子的化学性质相同B.氯离子比氯原子多一个电子C.氯气有毒,氯离子也有毒D.氯气和氯离子都显黄绿色【解析】氯原子和氯离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别为Cl:、Cl-:,二者化学性质不同,氯离子比氯原子多一个电子,氯离子无毒、无色。【答案】B3.下列变化过程不能直接实现的是()①HCl②Cl2③Ca(ClO)2④HClO⑤CO2A.①→②B.②→③C.③→④D.④→⑤【解析】A项①→②可通过反应:MnO2+4HCl(浓)=====MnCl2+Cl2↑+2H2O直接实现,B项②→③可通过反应:2Ca(OH)2+2Cl2===CaCl2+Ca(ClO)2+2H2O直接实现;C项可通过反应:Ca(ClO)2+CO2+H2O===CaCO3↓+2HClO直接实现;D项由于HClO的酸性比碳酸弱,若④→⑤能直接实现,就违背了由较强酸制较弱酸的理论,故D错误。【答案】D4.下列现象不属于H2在Cl2中燃烧现象的是()A.苍白色火焰B.瓶口有白雾C.集气瓶内气体颜色变浅D.爆炸【解析】H2在Cl2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瓶口因生成的HCl吸收空气中的H2O形成盐酸小液滴而形成白雾,瓶内气体颜色因Cl2的消耗而变浅,但不发生爆炸。【答案】D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液氯和氯水都含有氯离子B.氯气和液氯都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C.盐酸和氯水都含有氯离子D.盐酸和氯水都能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解析】A项,液氯中不含有Cl-;B项,Cl2和液氯均不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D项,盐酸不能使有色布条褪色。【答案】C6.下列关于氯水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新制氯水中只含Cl2和H2O分子B.新制氯水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C.光照新制氯水有气泡逸出,该气体是Cl2D.新制氯水在密闭无色玻璃瓶中放置数天后酸性将减弱【解析】新制氯水成分的多样性决定了新制氯水性质上的多重性。新制氯水中主要含有三种分子H2O、Cl2、HClO和四种离子H+、Cl-、ClO-、OH-;新制氯水含有H+和HClO,蓝色石蕊试纸遇H+变红,变红后的试纸被HClO氧化褪色;光照新制氯水,发生反应2HClO=====2HCl+O2↑,逸出的是O2而不是Cl2;该反应进行后,弱酸HClO转化为强酸HCl,密封在密闭无色玻璃瓶中不考虑HCl挥发,溶液的酸性增强。【答案】B7.实验表明:将氯水滴加到一张蓝色石蕊试纸上,试纸上会出现如图所示的半径慢慢扩大的内外两个圆环,且两环颜色不同,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此实验表明氯水具有酸性、漂白性B.内环呈白色外环呈红色或浅红色C.内外环上颜色的差异表明此变化过程中,中和反应比氧化还原反应快D.氯水中形成次氯酸的反应中还原产物是HClO【解析】内外两环颜色不同,说明两种物质起作用,表现出酸性和漂白性,A正确;内环HClO表现强氧化性,起漂白作用,外环H+表现酸性而呈红色或浅红色,B正确;由现象可知外环是由于H+表现酸性的结果,说明中和反应快,内环是HClO的强氧化性的表现,氧化还原反应慢些,C正确;HClO是Cl元素化合价升高的产物为氧化产物,D错误。【答案】D8.某学生用氯气消毒过的自来水配制下列物质的溶液,不会产生明显药品变质的是()A.NaOHB.AgNO3C.NaHCO3D.盐酸【解析】氯气消毒过的自来水中含有Cl-、H+、Cl2、HClO等微粒,可与NaOH、AgNO3、NaHCO3反应。【答案】D9.下列有关漂白粉的说法正确的是()A.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CaCl2B.漂白粉和明矾处理自来水的原理是相同的C.漂白粉最好在弱酸性环境下使用D.漂白粉因易在空气中氧化而密封保存【答案】C10.将紫色石蕊溶液滴入NaOH溶液中,溶液变蓝色,再通入氯气,溶液由蓝色先变成红色,最后颜色慢慢褪去,其原因是()①氯气有漂白性②氯气与NaOH溶液反应③氯气的水溶液呈酸性④次氯酸有漂白性⑤氯化钠有漂白性A.①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④⑤【解析】Cl2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Cl和NaClO,当Cl2过量时,Cl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