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高中化学二轮复习综合模拟题第Ⅰ卷(必做,共28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4分,共28分)1.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把NaOH固体放在滤纸上称量B.如果没有试管夹,可以临时手持试管给固体或液体加热C.配制0.1mol·L-1H2SO4溶液时,将量取的浓硫酸倒入容量瓶中稀释D.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定容并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可以不必处理2.下列对某些离子的检验及结论中,一定正确的是()A.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B.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稀盐酸,沉淀不消失,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C.某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NH4+D.某溶液中加入Na2C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盐酸,沉淀消失,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Ba2+3.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A和1molB发生反应2A(g)+B(g)xC(g),达到平衡后,C的体积分数为W%,若维持容器的容积和温度不变,按起始物质的量0.6molA、0.3molB、1.4molC充入容器达到平衡后,C的体积分数仍为W%。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平衡时A、B的物质的量之比不一定为2︰1B.x的值可能等于2,也可能等于3C.平衡时A的物质的量与原平衡一定相等D.C的体积分数不可能为W%4.短周期元素X、Y、Z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3。X与Y、Z位于相邻周期,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X原子内层电子数的3倍,是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X的氢化物溶于水显酸性B.Y的氧化物是离子化合物C.Z的氢化物的水溶液在空气中存放不易变质D.X和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都是弱酸5.下列关于如图所示装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甲、乙装置中锌片都做负极B.甲、乙装置中,溶液内的H+在铜片表面被还原C.甲、乙装置中,锌片上发生的反应都是还原反应D.甲装置中铜片表面有气泡生成,乙装置中铜片质量减轻6.将0.2mol·L-1的HCN溶液和0.1mol·L-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显碱性,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A.c(HCN)<c(CN-)B.c(Na+)>c(CN-)C.c(HCN)=c(CN-)=c(OH-)D.c(HCN)+c(CN-)=0.2mol·L-17.下列叙述或表示正确的是()A.Ksp反映了难熔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它的大小与浓度无关,与温度无关B.在4Fe(OH)2+2H2O+O2=4Fe(OH)3的反应中,转移电子的数目为2NAC.改变反应物的浓度既不能改变反应速率常数,也不能改变化学平衡常数D.NaOH溶液与NaHCO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HCO3-+OH-=H2O+CO2↑第Ⅱ卷(必做42分+选做8分,共50分)【必做部分】8.(14分)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在“探究卤素单质的氧化性”的系列实验中发现,在足量的稀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1~2滴溴水,振荡后溶液呈黄色。(1)提出问题:Fe3+与Br2,谁的氧化性更强?(2)猜想:①甲同学认为氧化性:Fe3+>Br2,故上述实验现象不是发生化学反应所致,则溶液呈黄色是含(填化学式)所致。②乙同学认为氧化性:Br2>Fe3+,故上述实验现象是发生化学反应所致,则溶液呈黄色是含(填化学式)所致。(3)设计实验并验证:丙同学为验证乙同学的观点,选用下列某些试剂设计出两种方案进行实验,并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证明了乙同学的观点确实是正确的。供选用的试剂:a.酚酞试液;b.CCl4;c.无水酒精;d.KSCN溶液请你在下表中写出丙同学选用的试剂及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试剂填序号)选用试剂实验现象方案Ⅰ方案Ⅱ(4)结论:氧化性:Br2>Fe3+。故在足量的稀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1~2滴溴水,溶液呈黄色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5)实验后的思考①根据上述实验推测,若在溴化亚铁溶液中通入氯气,首先被氧化的离子是(填离子符号。②在100mLFeBr2溶液中通入2.24LCl2(标准状况),溶液中有的Br-被氧化成单质Br2,则原FeBr2溶液中FeBr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9.(12分)合成氨生产技术的创立开辟了人工固氮的途径,对化学工业技术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合成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3NH3(g)△H=-92.2kJ·mol-1。合成氨工业中原料气N2可从空气中分离得到,H2可用甲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