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封建自然经济的几个问题王立强在高中历史教材中多处涉及“封建自然经济”这一重要历史概念,准确理解其内涵及其发展过程对系统把握中国古代、近现代社会经济结构的特点和演变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自然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和自产自销的经济,是指生产者或经济单位从事产品生产是为了满足生产者本身或本经济单位的生活消费需要,而不是以满足社会上他人需要为目的的经济活动形式。完整地说,中国封建经济包括封建地主经济和农民个体经济(小农经济)两种形式,它形成于春秋战国,之后不断发展,鸦片战争后逐渐解体,至新中国成立后消亡。综合教材内容和要求,同学们在掌握相关知识过程中必须理解清楚以下几个问题:1.封建小农经济的特点、形成和发展的条件及其影响特点: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精耕细作。形成条件: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普及,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的改革和变法运动使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发展过程中的有利条件: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提高;在小农经济条件下,小生产者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能支配部分劳动产品,因而小生产者具有生产积极性;小农经济规模小,促使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促进农业向精耕细作方向发展;封建政府推行重农政策。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小农经济规模小,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抗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十分薄弱;由于小农经济规模小和条件简陋,加之封建剥削沉重,农业始终只能维持着简单的再生产;封建政府统治的腐朽、剥削的沉重以及社会的动荡往往会使小农破产。影响:自然经济始终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缓的重要原因;它也是封建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的经济根源;牢固的自然经济阻碍了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也阻碍了古代科技向近代科技的转变,是近代中国落后的根源;成为近代中国反动政府的经济基础,同时其存在又阻碍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2.近代中国封建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表现和影响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的原因:国内商品经济的发展对自然经济的强烈冲击作用;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入侵是其解体的主要原因;鸦片战争后近代工业(外商企业、洋务企业和民族工业)的产生发展,客观上加速了自然经济的解体进程。自然经济(男耕女织)解体的表现:传统手工业(主要指家庭手工棉纺织业)衰落,且与农业分离,即“织”与“耕”分离;农业生产进一步商品化,包括经济作物的扩种和粮食生产的商品化。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的影响:自然经济解体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为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产生提供了最基本的条件(包括劳动力、市场、资本等),其进一步解体则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使中国逐步成为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附庸。3.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土地革命(改革),逐步废除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反封建是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推翻封建土地剥削制度、解决农民土地问题则是中共进行民主革命的基本任务。在土地革命时期和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中共领导人民开展土地革命和进行土地改革,废除了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赢得了广大农民的支持;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士地改革中则彻底废除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但土改后大量存在的农民个体经济难以适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要求,从1953年起国家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至1956年改造完成,广大农民终于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