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目录F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1F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1F2开创外交新局面1F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历史卷·届湖南省衡阳八中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11)】16.当时美国记者鲍大可评论道:“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这次会议是指A.雅尔塔会议B.日内瓦会议C.万隆会议D.第26届联大【知识点】F1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初期外交·万隆会议【答案】C解析:从材料信息“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他改变了会议的方向”可以推断出是万隆会议。万隆会议会议期间,某些原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国家利用一些国家制造纷争和矛盾,并对中国发出诋毁性言论,企图分裂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使会议取得了圆满的成功。故本题选择C项。【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新中国新时期外交的理解。历史卷·届湖南省师大附中高三模拟考试(三)(11)word版】F128.(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钦差大臣耆英代表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后,于1844年11月奏称:“夷情变幻多端,非出一致,其所以抚靖羁縻之法,亦不得不移步换形。固在格之以诚,尤须驭之以术……有加以款接方可生其欣感者,并有付之包荒(包容)不必深与计较方能于事有济者。”——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中国的奋斗》材料二材料三对于这些,我们必须分别先后缓急,给以正当的解决,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任何外国外交机关和外交人员的合法地位,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的继续存在,取消一切帝国主义在中国开办的宣传机关,立即统制对外贸易,改革海关制度,这些都是我们进入大城市的时候所必须首先采取的步骤。在做了这些以后,中国人民就在帝国主义面前站立起来了,剩下的帝国主义的经济事业和文化事业,可以让它们暂时存在,由我们加以监督和管制,以待我们在全国胜利以后再去解决。——1949年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1)根据材料一、二、三,分析我国不同历史时期外交特点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12分)(2)材料三体现了怎样的外交方针?结合所学知识,论述毛泽东该外交方针的重大意义。(4分)(3)根据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外交对认识。(2分)【知识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答案】答案:(1)我国不同历史时期外交特点的变化:从屈辱外交到追随美国,再到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6分)变化的原因:19世纪中期,中国封建社会逐渐衰落,导致西方列强不断入侵,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与西方国家的交往中经常处于不利地位;民国政府晚期,国共内战争爆发,蒋介石为了得到美国的支持,不惜牺牲民族利益,与美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20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华民族获得独立,民族自信心增强,综合国力不断上升,为我国建立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奠定坚实基础。(6分)(2)方针:“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2分)意义:有利于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为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2分)(3)外交能否取得成就取决于综合国力的强弱;“国家利益至上”是制定外交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2分)解析:(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鸦片战争的相关内容,可分析出清政府的外交是屈辱外交;材料二中反映的《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可知是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的,国民政府的外交政策是追随美国;材料三所学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可分析出外交政策是是独立自主和平。“变化原因”结合清政府、民国政府、新中国三个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状况进行分析。(2)“外交方针”,从材料三中“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任何外国外交机关和外交人员的合法地位,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的继续存在,取消一切帝国主义在中国开办的宣传机关,立即统制对外贸易,改革海关制度”可分析出是“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意义”结合所学知识作答即可。(3)“认识”从外交关系与综合国力、国际利益的关系进行分析。【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进行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