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课堂知识演练在农业、手工业发展基础上,商品经济日益发展。回答1~6题。1.从事商业活动的人被称为“商人”,最初是由于()A.商朝人善于经商B.最早从事商业活动的人姓商C.最早的商业活动开始于商朝D.春秋战国时期,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答案】A2.唐代城市设有专门的市令或市长管理市场交易,这反映出()A.唐政府认识到市场是最重要的经济部门B.商品经济在唐朝占据主导地位C.唐朝时市场交易被政府严格控制D.唐朝禁止私人从事商业活动【解析】古代中国早期的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经济功能较弱。唐代城市中市令或市长的主要职责就是严格管理市场交易活动。【答案】C3.“大街小巷叫卖食品杂物的小贩,‘吟叫百端’,大小商店铺席连绵不断,夜市直至三更尽,五更又开晓市。”上述现象最早出现于()A.西汉长安B.唐朝洛阳C.北宋开封D.南宋临安【解析】题干情景说明当时的商业活动已经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一状况最早出现于北宋。【答案】C4.下列符合我国古代对外贸易发展史实的是()①汉代丝绸之路开通②唐朝在广州设立市舶使管理对外贸易③宋朝在与辽、夏、金相邻的边境地区设立榷场进行双边贸易④元代广州被外国旅行家誉为世界第一大港A.①②③B.①②④C.③④D.①②【解析】辽、夏、金、宋都是中国境内的民族政权,元代泉州被外国旅行家誉为世界第一大港,③④应排除。【答案】D5.唐朝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是()A.市舶使B.都护府C.澎湖巡检司D.理藩院【解析】本题考查再现历史史实的能力。【答案】A6.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展的特点是()①工商业市镇的兴起②货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③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④劳动力也开始成为商品⑤区域性商人团体的形成A.①②④⑤B.①③④⑤C.①②③⑤D.①②③④⑤【解析】①③⑤都是教材上列举的关于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主要特点。明朝中期后,开始出现了雇佣劳动关系,而雇佣劳动关系的出现是劳动力成为商品的表现,故④符合要求。在整个中国封建社会,自然经济始终占据主导地位,所以②不符合史实。【答案】B我国古代商业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历程。回答7~10题。7.春秋战国时期,卫国商人子贡“结驷连骑,束帛之币……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反映了()A.各国实行“工商食官”政策B.商人与国君矛盾尖锐C.商人社会地位优越D.私营工商业的兴起【解析】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商人经济实力的壮大,其社会地位日益上升,控制经济,甚至左右政治。【答案】B8.唐朝城市固定的交易场所——“柜坊”的职能是()A.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B.兼营旅店、货栈和交易场所C.管理市场的物价和税收D.负责皇家物质的采购【解析】唐代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答案】A9.隋唐时期商业蓬勃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政治统一和大运河的开通B.密切的南北往来的经济关系C.长安、洛阳等大都市形成D.陆上及海上丝调之路的繁荣【解析】政治统一为商业繁荣提供了稳定的环境,大运河的开通为商业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可见A项是隋唐时期商业发展的重要原因。而B、C、D三项均是隋唐时期商业发展的表现或影响。【答案】A10.中国古代的封建王朝在对外贸易中所坚持的原则不包括()A.“厚往薄来”B.“倍偿其价”C.宣扬国威D.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解析】朝贡贸易在中国古代对外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这种贸易基本上是为政治服务,目的不在于获取多大的经济效益。【答案】D11.货币是社会流通领域必不可少的手段,也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途径之一。读下图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元鼎四年(公元前115年),汉武帝收回了郡国铸币权,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秦汉的钱币,通常在钱文中都明确标注钱的质量,如“半两”“五铢”,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此后我国铜钱不再用文字标重量,都以通宝、元宝相称。明初,白银普遍流通,一两白银值铜钱1000文。(1)依据所学知识分析秦统一货币的影响。(2)依据上述材料概括中国古代货币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重大演变。以明代为例,简要说明哪些社会需求推动了货币的发展变化。【答案】(1)统一币制是实现和巩固政治统一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