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透镜的教案设计《透镜》一节为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的第一节,本章主要讲述对透镜的初步知识和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透镜是照相机、投影仪等光学仪器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研究透镜对光的作用是本节的核心内容.本节以“从生活走向物理,努力构建合作、探究的课堂教案模式"为基本设计理念.总的设计思想是:从生活中的透镜直接切入课题,并通过亲身体验判别两类透镜.透镜的光学特征为本节课重点,采用实验探究为主的教案方式进行;通过探究性实验,学生间的讨论、设计、动手及合作的观察能力。设计思想新的物理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理念:①“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即力求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在其中的物理规律。②“注重科学探究,提倡教案方式多样化”。即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包括技术设计能力以及创新意识。改革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传统教案模式,提倡多样化的教案方式,鼓励将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应用于物理教案中。2/6为了体现这些新的理念,“透镜”教案总的设计思想是:从“冰透镜向日取火”的实况录像直接切入课题“透镜”;就地取材,用学生熟悉的眼镜组织学生实验探究如何用多种方法判别凸透镜与凹透镜以及如何测量凸透镜焦距等问题;并从中提炼出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鼓励学生运用方法,解决新问题。本课的教案流程为:引入课题→判别透镜→测定焦距→总结方法→课题研究。过程设计:()引入课题:通过“冰透镜向日取火”的实况录像,结合配音资料,开门见山地引出课题“透镜”,并介绍透镜的概念。这样一开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课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得知,冰透镜是教师自己动手制成,这一段录像是本校摄制时,更激起学生对物理课学习的重视。【学生实验】感受凸透镜与凹透镜中间及边缘的厚与薄,使学生悟出凸透镜与凹透镜的定义。()判别透镜问题:近视眼镜和老花眼镜的镜片分别是用什么类型透镜做的?学生通过观察、体验,认识到近视镜的镜片是凹透镜,而老花镜的镜片是凸透镜。接下来的问题是怎样判别凸透镜与凹透镜?也即如何区分近视镜与老花镜?3/6【学生实验】组织学生讨论、猜想,设计实验探索多种方法判别眼镜。学生介绍判别眼镜镜片的方法:方法①摸:用手直接去摸眼镜的镜片,发现镜片中间薄、边缘厚的则为近视镜;镜片中间厚、边缘薄的则为老花镜。教师表扬学生能活学活用,利用刚学的凸、凹透镜的定义区分眼镜,并及时指出光学仪器一般不允许用手摸。方法②看:使眼镜靠近书本,透过镜片观察字的变化,发现字变小的是近视镜,字变大的是老花镜。【学生实验】制作水膜透镜:将铅丝紧绕在透镜的金属柄上,绕成一个封闭的小圈。把小圈浸入水中,取出后小圈上形成一个水膜透镜。用此透镜观察字的变化。有发现字变大的,有发现字变小的,而发现字变大的甩一甩后又发现字变小了。学生通过实验,认识到成放大像的水膜形成的是凸透镜,成缩小像的形成的是凹透镜。【学生实验】移动透镜,观察现象。使两种透镜从靠近书本慢慢远离书本,透过镜片观察字的变化。学生经过仔细观察,发现凹透镜在移动的过程中,总是成正立缩小的像;而凸透镜在移动过程中,既能成正立的像,又能成倒立的像,即可以成放大的像,也可以成缩小的像。其中有什么规律,鼓励学生课后去研究。4/6方法③照:用光源对着镜片照,发现近视镜把光散出去,而老花镜把光聚起来教师结合凸透镜与凹透镜对光不同作用的动画讲解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而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并介绍焦点、焦距的概念。教师补充判别眼镜的方法:方法④晃:把两种眼镜放在字前慢慢摇晃,透过镜片观察现象【学生实验】学生晃动两种眼镜,发现像的移动方向与近视镜的移动方向相同,而老花镜则相反。以上判别近视镜与老花镜的方法,其实也是区分凸透镜与凹透镜的方法。点评:教师通过一个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接着学生自主设计各种实验,找出了多个方法。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获取了知识,而且还经历了作科学研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