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预习导航情境导入课程目标电子的发现说明原子是可以再分的,原子是有一定结构的。你知道哪些原子结构模型呢?1.了解汤姆孙的原子结构模型。2.了解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方法和结果。3.知道卢瑟福原子结构模型的内容和意义。4.知道原子和原子核的大小数量级。5.领会卢瑟福的实验和科学方法,培养抽象思维能力。1.α粒子的散射实验(1)汤姆孙的原子模型:汤姆孙于1898年提出了原子模型,他认为原子是一个球体,正电荷弥漫性地均匀分布在整个球体内,电子镶嵌在球中。(2)α粒子散射实验:①实验装置:α粒子源、金箔、放大镜和荧光屏。②实验现象:a.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基本沿原方向前进。b.少数α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c.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角度大于90°,甚至有极个别α粒子几乎被“撞”了回来。(3)结果: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否定了汤姆孙的原子模型,建立了核式结构模型。思考你认为α粒子散射实验的意义是什么?提示:揭示了汤姆孙原子模型的局限性,为核式结构提供了实验基础。2.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1)核式结构模型:1911年由卢瑟福提出,在原子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原子核。它集中了全部的正电荷和几乎全部的质量,电子在核外空间运动。(2)原子核的电荷与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