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数学教学生我做过17年的初中数学教师。我一直认为教师首先必须是“人师”,然后才是“经师”。因此,我一般不说“我是教数学的”,而说,“我是用数学教学生的”。初登讲台,学生叫“老师”,我倍感自豪。后来,学生们喜欢在“老师”前面冠以“数学”,乍一听感觉有点别扭。“数学老师”的词汇构成方式总容易让我联想到“商品打折”、“话费套餐”、“个人所得税”一类,尽管如此,仍然一样喜欢,并暗自庆幸自己不是教的“生物”,否则的话,学生会叫咱“动物老师”、“植物老师”,不也得一样响亮的应答吗?!我很欣赏著名校长卢志文的座右铭:“教师不能光追求给学生满分,还要让学生满意,使学生满足。”因为“满分”是“应试”层面的,是教书匠的追求;“满意”是“服务”层面的,是职业化的追求;“满足”是“科研”层面的,是教育家的追求。就像“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当教育家的教师,也不大可能是好教师。虽然,最终能做成教育家的教师凤毛麟角,甚或几无可能,但必须承认,有教育家梦的教师,比没有教育家梦的教师,更容易成为优秀教师。用数学教学生:让自己唱响奋进之歌我一直认为“用数学教学生”,比“教学生数学”要多一份神圣。在从事数学教学的十多年时间里,虽然具体工作内容都在学科之中,但我始终告诉自己,我在做教育,不是在教数学。用数学教学生:让教学演绎数学之趣我喜欢在每一届学生刚接触初中数学时,用两几课的时间跟学生们逛一逛“数学城”。我会设计一大堆有趣的数学问题,讲一串串生动的数学故事以及数学中的逸人趣事,把学生带入奇妙的世界里。在给数按性质分类时,我会说:零标明是一无所有,有人用诗来称赞:难怪你这样美,像中秋夜的一轮明月。用中秋月比喻零,取其形状,月亮把光芒洒向大地,正如零举足轻重,无私奉献的重要性。一个数轴,负数和正数分列左右如雁翅般排开,零居中央,颇有王者气象,把零比喻成其中的国王,生动形象地说明了零在数字中的重要性,把负数和正数比作雁翅,将正数、负数的不断延伸与对称排列的状态完整呈现。用数学教学生:让课堂展现数学之真我会用丰富的事实让学生体验,数学是“真”的。在课堂教学中,我善于把数学生活化,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以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我在教《平面直角坐标系》时,从学生的座位,电影票等引入,学生接受得亲切自然。在教《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时,我以“同学们看过海上日出吗?”引入新课,把学生的思绪带到广阔的大海边,有的同学闭上眼睛,在大脑的荧光屏上放映出太阳从海平面慢慢升起的画面。用数学教学生:让生命体验数学之美在大多数人的潜意识里,数学是一门枯燥、难学的学科,很难与“美”联系起来。然而,在我的教学中,“让生命体验数学之美”是贯穿数学教学的一条主线。我相信:“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一次,我无意中问学生:数学美吗?他们疑惑地摇摇头说:“哪有什么美不美的?”我提示性的举了个例子说:“长方形(银行卡)、扇形(扇子)、圆形(表),都是非常简洁的形状,但它带给我们的不只是简洁、大方,给予我们更多的是方便,这就是数学的实用美。”一句话激起千层浪,学生们一下子炸开了锅,有的说:“小闹钟,它只有1到12个数字,却能使人们视它为金,给人以联想,这叫数学的奇异美。”有的说:“看这张银行卡,就像一个移动小金库,使我们不用身带巨款在大街上晃来晃去,只需记住密码就可敲定。就是这么几个数字,就是这么简单!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力求简洁、直观,这叫数学的简洁美。”还有的说:“音乐美吧,数学的功劳,哆来咪就是1、2、3,七个数字的变化组合就能奏出世上最美、最动听的声音,这叫数学的和谐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