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联》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春联》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的第23课,文章以生动优美的语言介绍了春联的作用、种类、特点及春联的好处,根据语言课程标准的理念、这篇教材的及学生学习语言的特点,我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引用的五幅春联。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1个多音字,结合语境理解由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3、初步了解有关春联的知识,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重点难点:对课文中出现的五副春联的理解以及让学生初步了解春联的特点。通过读悟,感受春联的特点:内容美、对仗美、音律美。二、教法:1、创设情境法。上课之前,我在教室的门上贴了一幅春联和一个大大的“福”字,在教室内播放《新年好》学生一进教室,在以往的生活经验的暗示下,学生立刻就被这种情境感染,整个教室内洋溢着一种欢乐祥和的气氛。在这种情境下进入文本的学习,就顺应了学生的内心需求。2、巧设游戏法。在学生对文本进行充分的朗读、感悟,产生了审美疲劳后,我巧妙地运用了学生最欢迎的游戏的方式,即出示一组春联,上联下联打乱顺序分列两边,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找找朋友、连连线。三、学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的高明之处在于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为其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对,因此我非常重视学生学潮的指导。对于这篇课文,我建议学生运用以下学法:1、朗读感知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朗读应贯穿于教学活动中。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春联讲究,讲起来抑扬顿挫、和谐动听,运用诵读法是再合适不过的了。但仅仅是朗读还远远不够,必须边读边思,成为读书的评价,才能读有所得。2、积累内化法。语文课程标准特别重视积累,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春联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文化形式,值得学生去传承与发扬,因此运用积累内化法也是学习春联很好的方法。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2.学生收集对联。五、教学过程:一、课本导读,创设情境:春联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新春佳节,家家户户都会张贴大红春联。通过营造春节的气氛,勾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从而为课文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二、预习指导,初读感知:(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自学本课的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查词典初步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3)弄清本课介绍了春联的哪些方面。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三、自主探究,品读欣赏:引导学生采用“读、说、赏、背”的形式逐一欣赏。“读”,即饶有趣味地市场朗读春联,“说”,即说出自己所理解的这幅春联的意思,“赏”,即欣赏春联的语言美、声律美,受到美的熏陶,“背”,即熟读成诵,积累内化。四、合作交流,交流体验:采用游戏的方式,在实际操作应用中加深学生的领悟。五、归纳总结,积累内化:1、谈谈本节课的收获;2、还有哪些疑惑。六、拓展延伸,激发情感:展示自己在课前搜集的春联,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在班上交流,或朗诵,或吟诵,或欣赏,或点评,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七、课外作业,加深感悟:1、请同学们课后上网浏览,带着问题进行探究,搜集有关春节、春联的资料。2、读读自己收集的春联,想想它写了什么,注意体会它的声律美。3、等过春节时,请你抄几副自己喜欢的春联,贴在自己家的门上,或者送给亲朋好友。4、有兴趣的学生可以自己创作一副春联。(选作)板书设计:23、春联种类:有的……有的……有的……更多的……特点:讲究对仗具有音律美好处:很好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