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倔强的贝多芬》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在读中感受理解贝多芬面对权贵自尊自爱的品质,懂得做人应该有尊严的道理。2、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词语,积累并运用语言。3、学会本课要求认识的字。教学重点、难点通过阅读理解词语、积累词语,丰富语言,感受贝多芬倔强的性格。一、播放音乐导入课题上课前,先请同学们欣赏一小段钢琴曲。(《致爱丽丝》)谁知道这首钢琴曲的名字?你怎么知道的?(猜的)(平时喜欢听,多么高雅的爱好),在二年级我们学习《贝多芬和致爱丽丝》一文时,曾听过这首钢琴曲。在那篇课文中,我们结识了善良充满爱心的贝多芬。今天我们要学习贝多芬在演奏另一首钢琴曲——《月光曲》时发生的故事,相信你们会对贝多芬有更多地了解。板书:7,倔强的贝多芬,谁来读这个词?齐读课题。“强”是多音字。二、初读课文感知“倔强”1、自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流畅句子。遇到困难可以请教老师、求助同学,也可以查找工具书。2、自由汇报。预设:纠正字音(乐、拼、应、邀、氛、)生僻词语(伯爵、亲王、鄙视、沐浴、训斥、侮辱、沉静幽雅、旁若无人、怒不可遏、倾盆大雨、疾风暴雨)难读的句子(亲王有成千上万个,而我----贝多芬,却只有一个!)“----”告诉我们,我指的是贝多芬。3、标清自然段序号,分自然段读课文。4、默读:想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三、细读感悟体会“倔强”(一)、学习第4自然段1、课文中哪段最能让你感受到贝多芬的倔强呢?(出示课文第4段)2、文中的哪些语句能表现贝多芬的倔强?请同学们读一读,画一画,反复试读,读出贝多芬的倔强。3、学生汇报。(教师相机划出贝多芬的语言和行为的语句。)4、指导朗读。(1)、理解“旁若无人”;旁若无人是有人还是没人呢?是有人却当作没有人一样。课文里谁旁若无人?他又对那些人视而不见呢?他旁若无人的表现是什么?(2)此时的你心情怎样?用一个词来概括。(气氛)是呀,伯爵的旁边还有那些认真聆听的观众和用心弹琴的贝多芬呢,他居然说起话来,而且声音越来越大,我们都这样的气愤,如果你是用心弹琴的贝多芬,你的心情又会怎样?(更加的气愤)(3)对比朗读。是的,贝多芬更加的气愤,于是,他站起来高声说道:(出示:我不能为这些蠢货演奏!)书上那句话和这句话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文中多了一个“决”字,又让你体会到什么了?(指导朗读:读出坚决、气愤、果断的语气;)(二)、插学第3自然段1、伯爵破坏了全场的气氛,那么当时全场的气氛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先来走进这场音乐会,去感受一下那里的气氛,好吗?2、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边听老师的描述,边想象画面,看你会在这场音乐会中看到什么,听到什么?3、师:(播放:月光曲)现在,我们来到音乐会的现场----亲王的庄园。这天,天气十分寒冷,并且下着倾盆大雨。贝多芬坐在钢琴旁……明亮柔和的月光中。4、在音乐会上,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5、是啊,我们已经忘记了周围的一切,被这美妙的乐曲所陶醉了。6、你也能用读书的方式,把同学们带到这场音乐会中吗?刚才,老师是边想象当时的情景边读,这种方法不错,不信你来试试。(自己练读,指名读。)7、你能填一填吗?贝多芬坐在钢琴旁()地弹奏起著名的《》。()的旋律在大厅里(),()使人们陶醉,大家停止了(),忘记了(),似乎他们不是在(),而是沐浴在()。8、下面,我们试着背一背这段,不会的可以看看大屏幕或书都可以。(三)、接着学习第4段1、如果你是主办这场音乐会的亲王,此时,你最想做的是什么?2、指导朗读贝多芬说的话。(1)引读理解“怒不可遏”的意思。是呀,制止这种无礼的行为,向演奏者赔礼,这是对观众和演奏者最起码的尊重,可是,这位亲王呢,(引读)他不但不……反而……。面对这种侮辱,贝多芬--(怒不可遏)。亲王不去制止伯爵是因为他位高权重,他训斥贝多芬是因为他无足轻重,面对这种耻辱,贝多芬---(怒不可遏)。面对自己的心血和人格得不到起码的尊重,贝多芬---(怒不可遏)。什么是“怒不可遏”?在文中找到这个词,“遏”是阻止的意思。那么“怒不可遏”是说谁怎么样?(2)指名读贝多芬说的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