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堂新评价《小数加减法》教学案例分析城关区宁卧庄小学魏琼近期,教学了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小数加减法》第一课时第一次试教后对于本节课重难点的处理融入了更深入的思考,致使教学效果也明显不同,让我深刻的体会到了: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才能更加有效的落实教学目标。【案例背景】《小数加减法》是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简单的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因此教材中选取贴近学生的现实素材,利用具体情境,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由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让学生实实在在地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从而更加亲近数学。为了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学数学、用数学,充分挖掘“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原型,教材在众多的生活实例中选取“奥运会竞赛成绩”这一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通过学生的创造性学习恰到好处地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揉合在一起。【教学框架】两次试教,教学设计的框架都相同: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利用福娃谈话引入奥运会奖牌榜,欣赏女子双人十米跳台比赛场景,引出主题图。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1、教学例一,学生从主题图上获取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交流反馈过程中理解算理,初步总结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2、解决例二,学生从主题图上获取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合作交流中巩固计算法则,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化。三、巩固练习,强化算法1.笔算并验算2.98+0.56=5.64-1.78=6.07+4.89=2.计算7.2-6.45=8.92-4.7=5-0.41=四、总结梳理,加深记忆【案例片断对比】下面主要就学生合作交流环节的教师引导方式作一介绍:片段一:学生集体计算53.40-49.80=,教师巡视,指名板书。师:你们的计算结果同他相同吗?一起来看他的竖式和你的一样吗?请板书的学生讲他的计算过程。生:先算百分位0-0=0,再算十分位4-8不够向个位借1,14-8=6,写在十分位,再算个位12-9=3,再把结果3.60里的0去掉。师:他的算法你们同意吗?14表示什么?去0的根据是什么?这种计算方法你陌生吗?在哪见过?生:整数加减法也是这样计算的。师:那小数的计算方法和整数的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生1:有小数点,计算时小数点要对齐。生2:得数的小数末尾有0,要把0去掉。师:小数的加减法计算同整数加减法计算方法一样,只是需要注意要把小数点对齐,得数的小数末尾有0,要把0去掉。你们会算小数加减法了吗?生:会了。师紧接着出示例二,学生找信息,提出问题,师选择板书两轮比赛过后,中国队共领先加拿大队多少分?师:谁来说一说怎么解决?生1:分别算出中国队和加拿大队两轮的总成绩,再用中国队的总成绩减去加拿大队的总成绩。生2:先算出第二轮中国队比加拿大队领先多少分,再加上第一轮领先的分数。师:那我们就用这两位同学的方法试一试。教师领着学生用两种方法一步步进行计算,每算一步就找一名学生说计算方法。最后对比两种方法的优劣。……学生独立计算第2题后,集体交流订正。师:谁来说一说7.2-6.45等于多少?生:0.75师:同意吗?生:齐答“同意”。师:我们在计算这种整数部分计算得0的题目时,这个0必须要写出来。……片段二:出示算式:53.40-49.80=师:老师想算一算这道题,谁来教教我这道题的竖式该怎样写?(学生踊跃举手参与。)这么多同学都会啊,看来大家都认真的进行了思考,太棒了!生1:8写在4的下面,9写在3的下面,4写在5的下面,小数点对齐写。53.40-49.80师:8为什么要写在4的下面,8表示什么?9呢?4呢?师:老师明白了,也就是要把相同数位对齐,咦,当相同数位对齐时,你看小数点怎么了?(小数点也对齐了。)师:也就是说,只要把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就对齐了。同学们说的真好,老师也是这样想的。师:接下来看看具体怎么计算。生:先算百分位0-0=0,再算十分位4-8不够向个位借1,14-8=6,写在十分位,再算个位12-9=3,在生说的过程中师质疑:个位借1与4和在一起是14个几?师:计算方法和整数的计算方法相同,你们算得真棒!能不能把3.60写的更简洁一些,根据是什么?生:3.6,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师紧接着出示例二,学生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