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六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课后作业(十六)(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1.浙江某图书馆提供的馆藏资料中,详细记载:秦始皇“在由拳乘舟过长水斩马祭河神,其地后代名马塘堰。在海盐曾建驰道,自吴城,向东南经金山,至海盐澉浦秦驻山”。秦始皇之所以能南巡海盐,得益于()①统一事业的完成②海运的兴起③修筑以咸阳为中心的驰道④京杭大运河的开通A.③④B.①②③C.①③D.②④解析:选C。中国海运兴起于秦朝以后,排除②;京杭大运河修建于隋朝,排除④;故答案为C。2.唐太宗曾说:“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静,百姓何得不安乐乎?”反映出唐太宗()A.民贵君轻的思想B.农业为本的思想C.君治为本的思想D.休养生息的思想解析:选D。材料中唐太宗的意思是治国就像栽树,根基牢固,才能发展壮大。君主要实行休养生息,百姓才能安居乐业,国家才会发展,故选D。3.1700年,当清政府商讨出兵新疆平叛时,康熙帝认为“今欲用兵,兵非不敷,但虑路远,运饷艰难”,并列举汉代赵充国屯田平羌故事,遂“敕所司留意”。材料主要表明康熙帝()A.认为出兵新疆劳民伤财将激化社会矛盾B.从维护新疆安定角度考虑屯田问题C.命令户部尽力为出兵新疆做好物资准备D.力主屯田西北以促进边疆开发解析:选B。材料中主要是说“路远,运饷艰难”,并没有说激化了社会矛盾,故A项错误;材料中康熙帝认为“运饷艰难”,并列举汉代赵充国屯田平羌故事说明康熙帝用屯田的方式来维护新疆安定,故B项正确;“敕所司留意”是留意屯田,不是做物资准备,故C项错误;材料中主要论及依靠屯田来推进军事行动,是稳定新疆局势,而不是促进边疆的开发,故D项错误。4.(2019·稽阳联谊学校高三联考)孔子和亚里士多德被誉为“东西方的先哲”,他们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他们的共同之处有()①崇尚道德,推行德治②创立私学,因材施教③提出“中庸之道”④挑战权威,注重理性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解析:选C。本题考查孔子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孔子和亚里士多德的共同之处有创立私学,因材施教,提出“中庸”思想,故②③符合题意,C项正确。崇尚道德,推行德治的是孔子;挑战权威,注重理性的是亚里士多德,故①④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5.大前提:柏拉图主张知识是人先天固有的。小前提: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结论:亚里士多德也认为知识是人先天固有的。该推论()A.大前提错误,小前提、结论正确B.大前提、小前提、结论都正确C.大前提、小前提正确,结论错误D.大前提、小前提、结论都错误解析:选C。亚里士多德虽然是柏拉图的学生,但对老师的思想主张并不盲从,亚里士多德认为知识产生于对外界事物的感觉,不是先天就有的。6.华盛顿领导的大陆军首次告捷及其戎马生涯最辉煌的战役分别是()A.波士顿战役、约克镇大捷B.萨拉托加大捷、约克镇大捷C.特伦顿战役、普林斯顿战役D.波士顿战役、萨拉托加大捷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波士顿战役是北美人们取得的首次胜利,约克镇战役是华盛顿军事指挥的高峰,也标志着北美战场上战争的结束。7.孙中山和甘地都为推动本民族事业的发展殚精竭虑。比较两图,说法最为合理的是()①国家都面临外来侵略②对待西方文明的态度相似③爱国精神的体现④采用经济手段救国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解析:选D。在本题的四个小项中,②错误,孙中山主张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甘地排斥西方文明,排除含有②的选项,可知选D。8.1917年,列宁在斯莫尔尼宫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已经开始!”因为就在这一年,列宁领导俄国人民进行了伟大的十月革命,建立了()A.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B.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C.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D.国际工人协会解析:选A。十月革命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故选A。9.毛泽东说:“我们的国家现在是空前统一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迅速地改变了旧中国的面貌。祖国的更加美好的将来,正摆在我们的面前。”这段话出自()A.《新民主主义论》B.《论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