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腰三角形》学案第一课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授课人:火田中学朱帆教学目标:1、掌握等腰三角形的相关概念、性质及其推论;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其推论进行有关证明和计算。2、让学生学习、体验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特点,了解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经历操作、发现、猜想、证明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精神,使学生理解事物之间相互联系和运动变化的,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法。教学重点: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其证明,等腰三角形轴对称的概念;2、“三线合一”的理解和使用;教学难点: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理解、应用及例题的讲解。教学导入:一、回顾旧知在本章开头第一课时中,我们就学习了“三角形”,其中有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叫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是什么?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性质①、两腰相等)如图,AB=AC,如何用数学语言去表述它?二、探究新知等腰三角形还具备那些性质呢?让我们来看洋葱数学微课视频,一起来探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吧!CBA动手操作:剪一个等腰三角形。通过折一折,我们发现。(性质②、等腰三角形是__________图形)左右两边的三角形重合我们还可以得到:B=____∠(性质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D=___AD是∆ABC的_____∠BAD=____AD是∆ABC的_____∠ADB=____=90˚AD是∆ABC的_____(性质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学以致用1、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100˚,则底角的度数是()˚2、证明:如图,∆ABC中,已知AB=AC,点D是底边BC的中点,若∠BAC=36˚,求∠2的度数。四、能力提升1、若等腰三角形的边长分别是5cm和8cm,则它的周长为________cm。2、证明:如图,∆ABC中,已知AB=AC,AD⊥BC与点D,若BD=5,求BC的值。打怪题:如图,AD=DB=BC,∠C=25˚,求∠ADE的度数。同学们,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DCBAABCDE2DCBADCB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