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观书有感》评课稿听了老师讲了一首诗——《观书有感》。听后我有以下几点感触:1、从课堂的整体构架来看,老师从让学生汇报预习,提出中心问题,解决诗的浅层问题推动到老师带领学生再次梳理诗篇、突破难点,再联系到学生的生活实际,拓展升华。课堂结构清楚。2、学生汇报以四人小组的形式展示。组长的领导能力已显现出来。离开老师,学生已有一定驾驭课堂的能力。看得出来,朱老师平常的训练肯定不少。3、整个课堂紧凑中而不失轻松自由,恍若朗读的“抑扬顿挫”,使得听者很舒适。学生学习过程也是层层递进,显得游刃有余。听了杜老师的课,我有以下两点收获:一、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毫无疑问,这节课上,学生真正做了学习的主人。如小组合作,粗知诗歌大意时,学生“为”的读音展开争辩,几名学生根据意思推断“为”读第四声,让其他学生心服口服,这种争辩的过程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品质,也帮助学生加深了记忆。如在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讨论诗歌与内容与观书有什么关系时,学生畅所欲言,除了表达出源头活水与学习、知识的关联外,甚至联想到“天光云影”“徘徊”背后所蕴含的意思。这些与老师对学生的充分信任、充分尊重是分不开的。二、充分发挥老师主导性作用学生课堂上精彩的表现,我想,与老师潜移默化的引导也是分不开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并不意味着忽视老师的作用,相反,老师的引导是必不可少的。如学生为什么能各抒己见,说明方糖清如许与观书的关系?因为老师做了充分的铺垫:闭上眼睛想象活水流过方糖是怎样的景象;假如没有活水,方糖又是怎样的?然后反复诵读体会美好的情感。都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正是在一遍遍诵读中,学生有所思,有所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