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要注意兴趣的培养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的内容较枯燥、无味,小学生对数学的认识也较抽象,因此我们在教学时,选择学生熟悉的物品和色彩,通过游戏等方式辅助教学,提高小学生学习兴趣,效果不错。采用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事物来引发学生的兴趣。如:在教学简单的加法和减法时,让学生带一些自己熟悉的水果和玩具,利用自己熟悉的物品的数量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算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这样的教学,赋予数学内容以一定的生活色彩,将数学的知识渗透到生活中去,从而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将美术教学与数学教学有机的融合可提高学生兴趣。低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在教学“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应用题”时,让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色彩颜料把两个数量表示出来,直观的感觉出一个数量比另一个数量多(少)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游戏、讲故事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低年级学生自我控制的能力较差,注意力不能持久。根据这一特点,我在课堂教学中及时根据课堂内容进行调控,讲故事、做游戏、设计学生比较喜欢的问题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在教学时间的认识上,我在课堂中穿插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龟兔赛跑》的故事,来从而教育学生无论做什么事情要持之以恒。创设生活场景,体验真实的数学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的阶段,它们的兴趣有个共同的趋向,那就是倾向于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或熟知的事物。而在教学中,有些老师往往忽视学习数学过程的教学,当学生学习遇到障碍时,不是想方设法排除,而是急于作出结论,使学生一知半解、似懂非懂,造成学生思维的断层。我想,如果让学生走进生活,把生活中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物、每一个故事纳入课堂中,一定都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产生学习的共鸣。有些知识的学习完全可以回归生活现实,让学生在现实中体会活生生的数学。例如,在教学“方向的认识”一课中,我为了使学习更贴近生活,教学中我极力营造出一个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以“天使环游记”为引线,让学生随着天使身临真实的境界来感知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各方向的辨认方法。而在选材上,我选择“就近取材”的形式教学,找寻学生身边熟悉的建筑原形为教学的切入口,以此来激起学生对方向的认识。这样的教学既扎根书本,又不拘泥于书本单一的题材,并还生活一个雏形,让学生既能真实的体验、又易看易懂。此课教学的另一新颖之处则是:我又以小导游介绍景点为由,以旧引新,既让学生感觉到所面临的问题与旧方位、旧经验的联系,同时又是新奇的、富有挑战的,从而让学生置于想知而未知的状态,这样极易引起学生的探索欲望。那么,此时的学生也会因好奇诱发实践探索、动手体验的学习内驱力,同时运用充分生活经验,促使学生主动进行数学思考,主动建构方位知识。又如,生活中时时都会用到“估算”,我们从二年级起就教会学生估算的方法。记得在我教完加减法估算后,我就让学生估计自己每天上学的路程和时间,以免迟到;或进行“小鬼当家”的游戏活动,每逢星期天就与父母一同去购物再估算一下所购物品大约需要用多少钱才够买等等。让学生能脱离书本、走进生活,自主的寻找数学的素材,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从而身临其境的学习,无形中对数学形成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自然产生一种亲切感。可见,这样的活动设计,能使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的回归,体验解决生活问题所带来的喜悦和成功感,更体会到人的生活实践其实和数学息息相关。教师要想让学生走近生活,自己首先要做个“有心人”,时时关注学生的生活、处处收集生活中点滴问题,然后把这些活生生的内容移进小课堂,使其在宽松、愉悦的气氛中想学、愿学、乐学、能学、会学,并逐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审视生活、去创造生活。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数学美的天堂。邵远鸿2007-11-2612:51:18一、运用生活经验解决数学问题低年级学生尽管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但他们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有着很强的好奇心。我就紧紧抓住这份好奇心,结合教材的教学内容,创设情境,设疑引思,用学生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