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必修二第五章《染色体的变异》说课稿各位评委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必修二第五章第二节《染色体变异》。这节内容要两个课时,我这里设计第一个课时的内容。一、教材分析染色体变异是生物可遗传变异的三个来源之一,在本模块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巩固了《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相关知识,又为本章第3节《人类遗传病》中有关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和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学习打下基础。二、目标分析1、知识目标(1)说出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四种类型。(2)理解染色体组、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的概念(3)教学重难点:①染色体组的概念。②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的概念。③染色体组数与几倍体的区别与联系2、能力目标通过探究性学习培育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和温故知新、知识迁移的学习方法。3、情感与价值:下载后可任意编辑通过了解在自然或人为条件下,染色体会发生结构或数目的改变进而改变生物的遗传性状,树立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三、说教学方法1、学生学习情况分析(1)学生已经学过细胞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受精作用过程中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变化规律。(本节课可在此基础可进一步演绎出染色体数目变异)(2)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是本节课学生理解染色体变异引起生物性状变异的基础)(3)思维特征:高一学生已有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但更为严密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还有所欠缺;学生独立对复杂问题的分析概括能力还不强,这需要以小组为团体进行合作探究学习。2、教学方法的设计:本节课,我以“以学带教”为基本理念,以“先学后教、先练后学”为支撑,以导学案为载体。课前通过学生看书,自主完成导学案左侧基础知识的学习;课堂上通过小组前20分钟的合作探究学习,对导学案右侧的难点的学习达到提升的目的。学生始终在老师营造的“可探究”的环境里主动学习、协作学习。坚决实行“三不讲”,1是学生一看就会的坚决不讲;下载后可任意编辑2是学生看了不会但和同学探究就会的不讲;3是老师讲了学生不会的不讲。这节课中,我更多的是倾听者和点评者是学生是学习的合作者。3、学习方法的设计:本节课采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以课前自主学习为基础,探究学习为载体,以课堂展示为核心,老师点评为标准,这样学生学习了知识,提高了综合能力陶冶了情操,丰富了情感。四、说教学过程1导课阶段:新课的导入如下:复习提问:1.基因突变导致生物变异的原因是什么?2.基因是什么?它和染色体又有什么关系?设计意图:复习旧知识,导入新知识对于一个生物体来说,正常情况下,染色体结构和数量是稳定的。但在自然条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下,染色体结构和数量均会发生改变,从而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这就属于染色体变异,今日我们学习染色体变异。这样就导入了新课。2、检查自主预习情况对导学案上的基础知识,学生课前通过自主预习完成,学生认为重要的知识在教材上做好标记。老师课前收齐批下载后可任意编辑阅,即时掌握学生在预习过程存在的问题,便于上课时有针对性的讲解。这样做,有利于培育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自学中还不懂的问题做好记录,在小组讨论时提出,由小组合作完成。3、带任务的分小组协作的探究对于相关知识的综合、提升由导学案右侧部分来体现。这部分知识难度较大,需要小组的同学协作探究完成。每个小组均要完成右侧的所有问题,并做好讨论结果的记载、整理工作。4、小组选派代表进行成果展示20-25分钟后,由各小组选派代表,到讲台上展示该组讨论的成果。本学案共6个探究思考,任务划分为:第1小组展示探究思考1,第2小组做点评或质疑;第2小组展示探究思考2,第3小组做点评或质疑;……学生展示期间,老师是“倾听者”,当学生讨论不深化或不到位时,老师即时发言“我有问题,…..”,引领学生的思维跟上,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5、课堂小结本课最后5分钟,由学生或老师对本节的重点知识进行概括、强调。五、教学评估下载后可任意编辑1、课课反馈主要是通过课堂练习形式,进行检测。2、自我学习评估通过导学案最后的“本节内容自我小结”和“你还存在的问题”,课后反馈给老师,老师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