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羚羊木雕》教学设计刘富文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一定都爱你们的父母,尊敬你们的父母,但有时候,你们会与你们的父母对某事认识不一致,思想上闹矛盾。在这种情况下,你是怎样处理的?《羚羊木雕》中的我就遇到了这种情况。下面我们一齐来学习这篇课文。划分段落:第一部分:从开头到万芳是个多么仗义的好朋友。查问木雕、(怒)查木雕第二部分:从上幼儿园我们就在一起到从兜里掏出一把弯弯的小藏刀送给我。回顾我和万芳真挚的友情。赠送木雕、(喜)送木雕第三部分:写父母逼我去向万芳要回羚羊木雕。迫索木雕、(泪)索木雕问题1;你从《羚羊木雕》这个标题中读到了哪些信息?羚羊木雕是个物品。羚羊木雕是个贵重的物品。1、看看课文中有几处提到“贵重”两个字?第2自然段,“那是爸爸从非洲带回来的给我的。”第13自然段,“这么贵重的东西不像一块点心一盒糖……”;第24自然段,“我从妈妈的眼睛里看出了羚羊的贵重。”“你不知道那是多么名贵的木雕!”第34自然段,“你怎么能拿人家这么贵重的东西呢!”2、为什么课文中要三番五次地传递“贵重”这个信息呢?如果将“贵重”二字改为“普通”“平常”二字,好不好呢?不好,如果是个普通、平常的物品,是可以随便送人的,就不会引起“我”与父母之间的冲突,也就不存在“我”与万芳间的矛盾。贵重的物品是不能随便送人的,才会引出下面的故事来。问题2课文中到底出场了几个人物?个性如何1、作者通过“羚羊木雕,引出文章中的几个冲突,冲突中的几个人物也随之入场。找找看,课文中到底出场了几个人物?“我”、爸爸、妈妈、奶奶、万芳,万芳的妈妈,共六个人物。2、人物描写重在“个性”两个字。分角色朗读,体会个性。3、他们有没有表演出人物的个性来?请一个学生评点4、透过这段描写,我们来分析一下人物个性。(“我”—软弱妈妈—严厉爸爸—沉稳奶奶—同情万芳—仗义万芳妈—直爽)问题3:你是如何评价文中的父母的?1、我认为文中的父母有点过分,不应该逼着自己的孩子去要回羚羊木雕,应该尊重孩子。2、我认为文中的父母做得对,那么贵重的东西,也不与父母商量一下就自作主张,轻易送给别人,父母逼着“我”去要回来,并没有错。3、文中的父母,为人一般,平时只看重是钱,很少想到情。为了一个贵重的木雕,却逼得“我”去伤害一个最好的朋友。问题4、提问:爸爸把贵重的羚羊木雕给了我,我把羚羊木雕转送给好朋友,这样可以吗?为什么?讨论并归纳:可以。羚羊木雕有价,情义无价。只知珍惜有价的羚羊木雕,不知珍惜孩子们的感情,重财轻义,只会严重伤害孩子的心灵。问题5、让我们继续思考,万芳该不该得这个木雕?1、我认为万芳不应该要别人那么贵重的物品,那是人家爸爸付出了艰辛的劳动才换来的,“我”应该好好珍藏父母对自己的深爱。就是要送给好朋友也得事前与父母好好沟通,2、我认为万芳“该”得这个贵重的物品。我的依据是16~23个自然段。“万芳是个多么仗义的好朋友。”,发生在上星期一体育课上的“换裤”一事,足可以说明万芳的仗义。有一个这么仗义的好朋友,就是送她最贵重的物品,我也心甘情愿。因为友情比物品珍贵。36自然段,写到万芳得知这个木雕非常贵重时,她虽然非常痛苦,还是将木雕归还了“我”,最后万芳跑过来,把小藏刀塞到“我”手上,留下了这样一句话,“咱俩还是好朋友。”假如我是万芳,我肯定会与文中的“我”绝交的。她不仅仗义,还通情达理,她应该得到木雕3、小结:说万芳“该”得这个贵重的物品,没有错,因为“我”看重的是友情,友情比物品更珍贵;说“不该”的同学也是对的,父母送给自己的贵重的东西是要好好珍藏的,珍藏好了这个贵重的礼品,就是珍藏了父母的一片深爱。问题6、奶奶有可能会说些什么呢?请充分发挥想象,为奶奶设计“想说的话”。1、父母正在逼着“我”去要回羚羊木雕,“我”痛苦地哭喊时,奶奶站在门口,奶奶会说:“不要这样硬逼着孩子吗,要与孩子好好做工作,让孩子思想通了时,再去找万芳,效果会好一点。”2、我想象着奶奶会走到“我”身边,这么说:“孙女,你出来一下忙。”然后把“我”带到另一个地方,“孙女,那个木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