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35小题,每题2分,共70分)1.新版电视剧《红楼梦》中有“宝玉抢读贾环四不像灯谜”的场景。贾宝玉和贾环(宝玉之弟)为妾室所生,是异父同母的兄弟,但在剧中两人的地位有天壤之别。从传统的观念上看,导致两人地位悬殊的主要原因是()A.分封制的形成B.个人素质的差异C.宗法制的影响D.封建家长的喜好【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贾宝玉地位高是因为是正房所生,是嫡长子,贾环地位低是因为是妾室所生,是庶子。这些特点符合宗法制的核心为嫡长子继承制的内容。故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2.王国维说:“兄弟之亲本不如父子,而兄之尊又不如父,故兄弟间常不免有争位之事”“夫舍弟而传子者,所以息争也”。请判断他是在论述下列哪一制度的由来()A.以举荐贤能为核心的禅让制B.以嫡长子继承为核心的宗法制C.“兄终弟及”的王位继承制D.以同姓亲族为主体的分封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王国维认为,兄弟之间的血缘没有父子近,所以兄弟之间不免有“争位之事”,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人们多把位置传给儿子,而不是兄弟。由此判断,这是关于宗法制的描述,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所以答案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3.《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周王姓姬)独居五十三。”这段材料能够说明西周分封制中分封的主要对象是()A.周王的亲族B.在战争中立功的将士C.周王的姻亲D.商朝的王族和贵族【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体现了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在分封的诸侯中与周王同姓的贵族占大多数,说明当时是通过亲族血缘关系维系政治纽带。故选A。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4.有学者认为:“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材料表明()A.周天子是天下人的大宗B.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C.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D.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由“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说明作者强调的是两者结合的消极影响,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中心是宗法制与分封制的结合所产生的效果,A、C项错误。由“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可知由于受血缘亲疏的影响,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D项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5.王家范先生认为,西周是中国真正进入“文明时代”的关键,后世的中国文明,其深基正是从这里扎下了根。西周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是()A.等级分明的礼乐制度B.“封建”式的地方管理方式C.世代公卿的选官制度D.“四方”臣服中央的国家观念【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礼乐制度到了春秋时期就已经是礼崩乐坏了,不能说是对后世影响深远,故A项错误;封建指的是分封制,到了春秋战国基本崩溃,逐渐被中央集权制度取代,故B项错误;世卿世禄制主要流行于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阶层的变动,新兴地主阶级冲击原有的世卿世禄制,基本上退出历史舞台,故C项错误;西周时期士大夫思想中是家国天下的观念,这种思想下任何出现在中央王朝视野中的民族部落政权都要臣服于中央王朝,臣服于天子脚下,显然已经出现“四方”臣服中央的国家观念,故D项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6.“汉朝早期,统治者试图在周朝松散的政治联盟和秦朝严格的中央专制间走一条中间路线。”这里的“中间路线”是指()A.中朝制度B.郡国并行制度C.刺史制度D.察举制度【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汉在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