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金属与金属材料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铁是人类在生产、生活中最早使用的金属B.金、银、铜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材料C.钛被誉为“21世纪的金属”,应用前景很广阔D.铜是导电性、导热性最好的有色金属解析:人类在生产、生活中最早使用的金属是铜而不是铁;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材料应是黑色金属材料,而不是金、银、铜等有色金属材料;银是导电性、导热性最好的有色金属。答案:C2.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A.生铁与钢的区别在于生铁含碳杂质,而钢不含B.铜在自然界中的含量高,所以铜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C.黑色金属材料包括铁、铬、锰及其化合物D.金属一般都具有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解析:生铁与钢的区别在于生铁含碳量高,钢含碳量低;铜熔点低,活动性差,冶炼方便,所以使用早;黑色金属材料包括铁、铬、锰及其合金。答案:D3.工业冶炼金属一般用热分解法、热还原法和电解法。选择以上冶炼金属方法的主要依据是()A.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B.熔点高低C.金属的活动性强弱D.在地壳中的含量多少解析:冶炼金属,最核心的问题是将化合态金属元素还原为金属单质。这种还原的难易程度决定于被冶炼金属的活动性强弱。答案:C4.铜及其化合物之间相互转化时常伴随着颜色的变化,下列符合黑色→红色变化的是()A.Cu(OH)2→CuOB.Cu→Cu2SC.Cu2(OH)2CO3→CuOD.CuO→Cu2O解析:A项,Cu(OH)2是蓝色,CuO是黑色;B项,Cu是紫红色,Cu2S是黑色;C项,Cu2(OH)2CO3是绿色,CuO是黑色;D项,CuO是黑色,Cu2O是砖红色。答案:D5.导学号05840181某研究小组通过实验探究Cu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操作正确且能达到目的的是()A.将铜丝插入浓硫酸加热,反应后把水加入反应器中,观察硫酸铜溶液的颜色B.常温下将铜丝伸入盛满氯气的集气瓶中,观察CuCl2的生成C.在CuCl2溶液中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后加热,观察氢氧化铜的生成D.将表面有铜绿[Cu2(OH)2CO3]的铜器放入盐酸中浸泡,除去铜绿解析:A项,不能将水加入浓硫酸中,A项错误;B项应该用红热的铜丝;Cu(OH)2不稳定,受热易分解得到黑色的氧化铜;铜绿能溶于盐酸,而铜不能与盐酸反应,故可用盐酸除去铜绿。答案:D6.一般情况下,铜粉不溶于稀硫酸,但添加某物质后,则可反应生成硫酸铜(必要时可以加热)。加入下列物质时,肯定不能促使铜粉溶解的是()A.H2O2B.FeCl3C.O2D.FeCl2解析:酸性环境下过氧化氢能够氧化铜,生成铜离子,故A不选;三氯化铁具有强的氧化性,能够与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铜,故B不选;氧气在酸性环境下能够氧化铜生成氧化铜,氧化铜与酸反应生成铜盐,故C不选;氯化亚铁不能氧化铜,不发生反应,故选D。答案:D7.CuCO3和Cu2(OH)2CO3的混合物34.6g,可恰好完全溶解于300mL2mol·L-1的盐酸中,若加热分解等量的这种混合物可得CuO固体的质量为()A.16.0gB.19.2gC.24.0gD.30.6g解析:CuCO3和Cu2(OH)2CO3的混合物34.6g,可恰好完全溶解于300mL2mol·L-1的盐酸中,完全溶解后都生成CuCl2,Cl-共有0.6mol,所以有0.3molCuCl2,分解生成的CuO就应该有0.3mol,0.3molCuO的质量为24.0g。答案:C8.有NaCl、FeCl2、FeCl3、MgCl2、AlCl3、NH4Cl六种溶液,只用一种试剂就可把它们鉴别开来,这种试剂是()A.盐酸B.烧碱溶液C.氨水D.KSCN溶液解析:氢氧化钠加入NaCl溶液无现象;氢氧化钠加入FeCl2溶液首先产生白色沉淀,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氢氧化钠加入FeCl3溶液立即产生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钠加入MgCl2溶液立即产生白色沉淀;氢氧化钠加入AlCl3溶液中,开始产生白色沉淀,后白色沉淀消失;氢氧化钠加入NH4Cl溶液,加热,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各溶液现象不同,因而可以区分。答案:B9.由锌、铁、铝、镁四种金属中的两种组成的混合物10g,与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为11.2L,则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A.锌B.铁C.铝D.镁解析:生成0.5molH2分别需要32.5gZn、28gFe、9gAl、12gMg,10g混合物与盐酸反应产生0.5molH2,由平均值原理可知,其中必有的一种金属是Al。答案:C10.导学号05840182下列各组物质按如图所示转化关系每一步都能一步实现的是()甲乙丙丁AFeCl3FeCl2Fe2O3Fe(OH)3BCuCuOCuSO4CuCl2CCCOCO2H2CO3DNH3NONO2HNO3解析:三氧化二铁不能一步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故A错误;CuCuOCuSO4CuCl2Cu,CuCuSO4Cu,各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