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同步练习一、选择题建国初,新中国面临着严峻的国际形势。根据相关知识回答1~2题。1.建国初,我国外交面临的国际环境不包括A.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彻底崩溃B.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严重削弱C.社会主义的力量在不断壮大D.帝国主义东方战线已被冲破【答案】A2.美国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对华采取的外交孤立政策主要表现在①政治上不承认②经济上封锁禁运③军事上包围威胁④制造两个中国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分析】此题属组合式选择题,解答时可用排除法。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根本不承认新中国的合法地位,也就谈不上制造两个中国。将带④的选项排除,即可得出正确答案。【答案】A新中国成立之初,人民政府制定了正确的外交政策和方针,冲破了美国孤立中国的外交政策。根据相关知识回答3~6题。3.使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是A.一边倒B.团结世界各国人民C.另起炉灶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分析】新中国成立之初,采取了“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这使得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答案】C4.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政府执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能够体现这一方针的外交行动是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抗美援朝C.提出“求同存异”的原则D.参加万隆会议【分析】解答此题,首先应该明确“一边倒”的确切含义。“一边倒”是倒向社会主义的一边,本题的四个选项中,与社会主义有关的只有B项,因此B项是正确答案。【答案】B5.在新中国成立的第一年里同中国建交的国家共有A.14个B.15个C.16个D.17个【答案】D6.新中国成立初期展开外交活动的首要目标是A.打破帝国主义的封锁B.提高国际地位C.同社会主义国家建交D.制定务实的外交策略【答案】A在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总理代表本国政府提出处理国家间关系的“求同存异”原则,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根据相关知识回答7~8题。7.当时提出“求同存异”原则的背景主要是A.亚非国家间经济发展水平不同B.亚洲国家之间宗教信仰不同C.一些亚非国家存在严重的边界冲突D.一些国家的代表在会议中提出“反对共产主义”问题【分析】1955年亚非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发展问题。但由于殖民主义不甘心自己的失败,阴谋挑拨部分国家的代表攻击共产主义,甚至怀疑中国对邻国搞“颠覆”活动,会议有搁浅的危险,在这种情况下,周恩来表现出卓越的外交能力,提出“求同存异”的原则。【答案】D8.“求同存异”原则体现了我国政府在处理对外关系时A.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来决定亲疏、好恶B.不以国家利益的冲突与否来决定亲疏、好恶C.应放弃与他国相互冲突的观点,求得一致的意见D.应放弃和他国相互冲突的利益,在妥协的基础上求得一致的利益【分析】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最基本的原则是要符合这一国家的国家利益,是不能与国家利益相冲突的。明确了这一点,本题就十分容易解答了。【答案】A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1949年6月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人民不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就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绝无例外。”材料21949年10月,新中国政府宣布:“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材料3(1949年12月,毛泽东访苏)主要任务有两个:一是参加在莫斯科举行的斯大林70寿辰庆典,同斯大林会谈有关两国关系问题及其他问题;二是处理1945年同苏联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这个条约是二战后,美、苏、英三国首脑背着中国所达成的有损中国利益的《雅尔塔协定》的产物。……(1950年2月)两国外长正式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即由中苏共管改交中国,修正了《雅尔塔协定》)以及《关于苏联贷款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史》(1)据材料回答,新中国初期对外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