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2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1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学业分层测评岳麓版必修2(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1.民国初年,中国民族工业有了进一步发展。以天津为例,在工商部注册、资产达万元以上的企业有数十家。出现上述状况的政治前提是()A.华侨竞相回国投资办厂B.列强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C.各类实业团体广泛建立D.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解析】华侨竞相回国投资办厂属于主观因素,A项错误;列强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外部原因,B项错误;各类实业团体广泛建立属于阶级因素,C项错误;根据材料“民国初年,中国民族工业有了进一步发展”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政治前提,故D项正确。【答案】D2.下图是民国初年民族工业资本分布状况统计图。从图中可看出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是()【导学号:72040071】A.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B.轻工业发展缓慢,重工业发展迅速C.轻工业和重工业按比例协调发展D.轻重工业地区分布不合理【解析】从图中轻工业和重工业的资本数据来看,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其他选项无法从题干中得出。【答案】A3.下图所示材料主要用于研究()1927-1937年的官营工矿业资本、民营资本A.晚清时期洋务派民用企业的发展B.民国初年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C.国民党统治前期民族资本的较快发展D.局部抗战时期官僚资本的空前膨胀【解析】根据题干材料时间“1927-1937年”,即可排除A、B、D三项。【答案】C4.下表为“1943年关内与东北地区重要工业品产量对照表”。利用该表进行研究性学习,获取的最重要历史信息是()【导学号:72040072】品种生产量(单位:千吨)百分比关内东北关内东北煤259352539850.549.5生铁239170212.387.7钢材39519793水泥77415033466A.东北地区煤、铁等资源丰富B.东北地区是中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C.国民政府大力扶持东北工业生产D.日本帝国主义疯狂掠夺东北资源【解析】煤、铁、钢、水泥都属于重要资源,从表格数据来看,东北资源生产远高于内地,结合“1943年”这个时间信息可知,日本帝国主义疯狂掠夺东北资源。【答案】D5.据国民政府经济部1942年的统计,国统区共有工厂3758家,其中四川一省即达1654家,占全部工厂总数的44%。对这一现象理解正确的是()A.民族资本企业增长迅速B.四川人办实业风气盛行C.欧洲加大对四川的投资D.抗战爆发,大量工厂内迁【解析】根据材料信息“1942年”“国统区共有工厂3758家,其中四川一省即达1654家”可知,抗日战争期间,随着日本侵华的加剧,中国大量的沿海工业随着国民政府迁往西南地区,故D项正确。抗日战争时期,民族资本发展受到破坏,A项错误;B、C两项从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排除。【答案】D6.下图反映了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图中的F1是阻力,F2是动力,其中F1>F2的情况出现于()A.甲午战争以后B.解放战争爆发以后C.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D.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解析】甲午战争以后到20世纪初,中国民族工业有了初步发展,排除A项;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一个“短暂的春天”,排除D项;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制定和实施了一些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民族工业又有了较快发展,排除C项;国民党统治后期,官僚资本的野蛮掠夺、战争的巨大消耗等使民族工业遭到巨大打击,大量的民族工商企业破产倒闭,故选B项。【答案】B[能力提升]7.据统计,1912—1913年间,北京政府颁布的有关发展实业的条例、章程、细则、法规等达86项之多。这些法规和政策对整个经济发展的主要作用是()A.保证民族工业长期稳定发展B.民族工业生产布局日趋平衡C.规范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秩序D.民族工业生产结构日趋合理【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北京政府颁布的有关发展实业的措施,这些措施规范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秩序,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但由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民族工业不能实现长期稳定发展,故A项错误,C项正确;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以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等决定了民族工业生产布局、生产结构不可能平衡或合理,排除B、D两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