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步步高】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专题检测卷人民版必修2(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传单写道:“彼得格勒城市及郊区的所有工人、水兵、赤卫队和铁路组织的会议……决定,派我们中间的优秀分子加入‘为饥饿的彼得格勒到农村征粮’的队伍。”这一传单出现的历史背景应是()A.政府的战争政策造成粮荒B.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C.农业集体化运动出现失误D.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2.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但面包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它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A.保障了农民的利益B.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实行了军事化措施D.取消了自由贸易制度3.1921年春,苏俄一些地区发生饥荒。列宁命令宰杀一批马匹,把马匹分配给灾区农民,以便让他们度过饥荒。可农民却喊出了“打倒列宁和马肉,恢复沙皇和猪肉”的口号。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这是因为农民不堪忍受国内战争的灾难B.苏维埃政权遭到了苏俄人民的反对C.农民要求恢复沙皇专制统治D.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满4.列宁说:“既然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以下符合上述理论的措施是()A.允许私人创办和租赁工厂B.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C.实行余粮收集制D.禁止自由贸易5.某学者把苏联(俄)二三十年代的经济政策看作三个实验,即“追随理想的实验、面对现实的实验、回归理想的实验”。“面对现实的实验”应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运动D.“斯大林模式”确立6.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与邓小平的观点相印证的史实是()A.美国的罗斯福新政、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斯大林时期的“斯大林模式”、苏俄的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时期的“斯大林模式”、美国的罗斯福新政D.美国的罗斯福新政、苏俄的新经济政策7.下图是《俄国(苏联)实力发展曲线图》。图中1935~1975年,苏联实力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原有的工业基础和能源储备都比较雄厚B.历次经济体制改革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C.加强了对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控制D.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工业化模式8.20世纪30年代,在列宁格勒生产的一粒纽扣售价是1卢布,在700公里外的莫斯科的售价也是1卢布,而在万里之外的海参崴的售价仍然是1卢布。这种现象体现的经济政策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D.新经济体制9.观察下图,两者的本质相同点是()苏俄农民加入,集体农庄中国农民申请加入农业合作社A.消灭农村的剥削阶级B.改变分配的方式C.服从国家工业化需要D.改变所有制性质10.苏联作家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1890—1960)在1957年发表的小说《日瓦戈医生》是“解冻文学”的代表作,小说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心态。“那个时代”的苏联()A.打破了斯大林模式的束缚B.在美苏争霸中占据绝对优势C.工业企业可以租借、租让D.大量城乡劳动力去垦荒种粮11.《大国崛起》中说:“在世界历史上,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如此全面而细致地规划过自己的发展进程,这是苏联人的一个创造。在那个时代,所有的生产、运输、销售都由国家计划安排……对于苏联而言,它未来几十年的兴衰都和这种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联系在了一起。”这段话评价的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苏联的工业化D.斯大林模式12.有学者认为:“赫鲁晓夫宛如一个政治万花筒:顶上阴谋家的帽子刚脱,头上便戴上了改革家的桂冠;策略家的徽章未送进门庭,蛮干家的门牌就已挂出。”体现赫鲁晓夫是“蛮干家”的是()A.在苏共“二十大”上揭露斯大林的错误B.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C.强行推广大面积种植玉米的运动D.改革工业管理体制扩大地方权力13.有人在评述苏联改革时说:“赫鲁晓夫把苏联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