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复习新思潮的萌发二、教学目的:掌握基本史实,深化对重点知识的理解,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三、教学重难点:《资政新篇》四、主要教法:讨论,概述,提问五、教学过程(一)新思想萌发的原因民族危机和封建统治危机——封建有识之士开始面队社会现实,提倡“经世致用“引导人们挣脱程朱理学的枷锁》(思想基础)鸦片战争的失败——一些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梦幻惊醒,开始注目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社会因素)(二)新思想的萌发1、代表及其著述2、分析新思潮的内容、目的3、分析新思想的积极作用和局限性4、特点:带有鲜明的时代变化的印记;一方面又保留着浓重的封建纲常色彩(三)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资政新篇》①出现原因:A、是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受开眼看世界的新思潮的影响,反映了鸦片战争后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要求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B、是在太平天国后期时局急转直下,领导阶层彷徨,希望摆脱困境的产物。C、是洪仁玕个人特定经历的产物。其在香港居留期间,有机会较多的了解和学习西方的科学文化技术知识及政治学说,接受资本主义文明的熏陶。②进步性:是太平天国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新方案,是太平天国后期的施政纲领,给中国农民运动指出一条摆脱封建压迫和空想落后思想束缚及继续前进道路——推翻封建统治,建立资本主义制度。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成为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集中反映了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③局限性:不切国情政治:开明君主制,不能突破封建君主制局限经济:未触及封建土地制度,即未提出资本主义性质的土地纲领,而将发展资本主义当作当务之急,说明其对外国列强缺乏根本认识。因为在列强侵略下,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外交:未明确提出反侵略的方针政策,而在鸦片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日益加深的情况下,回避这个问题是不行的。④不能实现的原因内在原因:本身缺陷用心爱心专心5、比较《资政新篇》和新思潮。同:向西方学习;反对侵略。异:发展资本主义与维护封建统治;平等往来与中外对立外在原因:中国缺乏建立资本主义社会的物质基础(列强侵略、封建主义压迫剥削)客观条件的限制是根本原因。战争环境(处在防御阶段)典型例题一、比较《资政新篇》与《天朝田亩制度》二、概括归纳鸦片战争后,面对中国社会的深刻变化,中国各种政治力量的思想特点,并分析造成这种特点的原因?(一)地主阶级(1)清政府面对侵略一方面由抵抗到妥协求和,另一方面坚持旧的传统,拒绝进行任何改革。②原因:是由满清贵族顽固的阶级立场决定的,。(2)林、魏等先进知识分子:①开始注目世界,并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的军事技术,以抵御外来侵略。②原因:其思想的转变由鸦片战争民族矛盾的激化的背景造成的,也是其爱国立场所决定的。(二)农民阶级(3)洪秀全:①引进基督教思想创立拜上帝教发动革命,并力主以绝对平均主义改造中国社会。②原因:其思想转变与鸦片战争后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的影响有关,其思想也是由小农的立场决定的。(4)洪仁玕:①提出改革内政建设国家的新方案,主张全面学习西方并发展资本主义,但对西方认识比较肤浅。②原因:其思想转变是鸦片战争后西学传入影响的结果,也与时代和阶级局限性有关。用心爱心专心《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产生背景1853年定都天京,处于强盛时期。1859年,经过天京事变,处于衰落时期。社会经济主张以小农经济为基础,以绝对平均主义为分配原则的地上天国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和资本主义经济。群众基础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缺乏群众基础作用直接推动农民运动的蓬勃发展。未能付诸实施。反映特点农民战争达到最高峰,同时也说明缺乏先进阶级的理论指导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反映了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