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东台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3月)试题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3分,共90分)1.炎帝是我国传说中的英雄,又称神农氏。据传他使用“焚林而田”的耕作方法,还发明耒、耜等生产工具。这些传说A.折射出中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B.可作为中国原始农耕的直接证据C.是一种没有史料价值的想象D.证明了炎帝在历史上真实存在2.范喜良是战国时期秦国的一位农夫。他可能使用过的日常生产生活用品是A.铁锄B.曲辕犁C.翻车D.高转筒车3.下图是有关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示意图,推断空缺方框中最可能填写的是A.个体农耕B.奴隶制经济C.集体劳作D.自然经济4.东汉南阳太守杜诗“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水排”主要应用于A.灌溉B.制瓷C.耕种D.冶铁5.中国是瓷器的故乡,在一座古墓中发现了黑亮如漆的黑陶,洁白如雪的白瓷,闻名中外的粉彩和珐琅彩。这座墓葬的时间应不早于A.魏晋B.隋唐C.宋代D.清代6.小农经济是我国古代社会主要的农业生产方式,对这一经济形式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生产力的进步促进了小农经济的产生B.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是”男耕女织”C.小农经济形式下的家庭结构比较稳定D.小农经济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7.农业的耕作方式是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国原始农业阶段采取的耕作方式是A.刀耕火种B.耜耕(石器锄耕)C.铁犁牛耕D.耕耙耱技术8.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最稀少和最美的东西,往往会被皇家垄断。宫廷收藏的手工艺品主要来自于A.民间私营手工业B.官营手工业C.家庭手工业D.外国贡品9.我国古代冶铁技术长期领先于世界,南北朝时期,我国冶铁技术取得的最主要成就是A.高炉冶铁B.炒钢技术C.灌钢法D.水力鼓风冶铁10.我国瓷器“南青北白”两大系统形成于A.西汉B.东汉C.唐代D.宋代11.“巷坊桥门及隐僻出处,俱是铺席买卖”反映我国古代某一时期商业环境相对宽松,该现象的出现应该不晚于下列哪个朝代A.汉朝B.隋朝C.宋朝D.明朝12.下列有关市坊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市是住宅区,坊是贸易区B.汉代已有的市到唐代规模更大C.市坊的界限到宋朝时被打破D.市坊的发展是商业发展的重要表现13.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中说:“中国似乎长期处于静止状态……一个忽视或鄙视国外贸易,只允许外国船舶驶入一二港口的国家,不能经营在不同法制下所可经营的那么多交易。”亚当·斯密婉转地批评了中国当时什么经济现象A.闭关锁国B.小农经济C.重农抑商D.朝贡贸易14.下列言论中没有体现重农抑商思想的是()A.“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B.“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C.“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D.“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15.江苏镇江的恒顺香醋驰名世界,恒顺集团的前身是1840年成立的恒顺糟坊。据史料记载,从1893年到1911年,恒顺糟坊最兴旺的时期年产百花酒约210吨,醋110吨,酱220吨。这一时期,恒顺糟坊发展兴旺的原因包括①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②辛亥革命扫除了一些障碍③实业救国思潮的大力推动④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侵略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16.“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等人被称为“中兴名臣”的依据是A.效法西方进行改革B.进行新式政治改革C.进入战后恢复阶段D.有效遏制列强瓜分17.“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下列企业的创办体现这一思想的是A.轮船招商局B.开平煤矿C.江南制造总局D.上海发昌机器厂18.1879年盛宣怀指出:电报为国防要务,利于用兵调度和联络,非急起图功不可。由此可见盛宣怀兴办电报事业的目的在于()A.提升军事调动的效率B.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C.传播民主平等的思想D.壮大洋务企业的实力19.民国初年,中国发展最快的民族工业是A.米煤业和运输业B.纺织业和面粉业C.化工业和橡胶业D.皮革业和卷烟业20.1912—1919.1927—1937年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两个“黄金时期”,其出现的共同原因是A.国家统一的实现B.列强放松对华侵略C.政府政策鼓励支持D.自然经济完全解体21.某位同学用古诗词来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