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母题实战应考指南第二轮复习第四章卤素2二、卤族元素巩固·夯实基础●网络构建●自学感悟1.卤素的性质变化规律(1)卤族元素包括氟、氯、溴、碘,它们的原子最外电子层上都有7个电子,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都具有强氧化性。随原子序数增大,原子的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元素的非金属性减弱,单质的氧化性减弱,阴离子的还原性增强,与氢气化合由易到难,与水反应的程度逐渐减小。(2)卤素单质中,常温下密度最小的是F2,受热易升华的是I2,熔沸点最高的是I2,常温下呈液态的是Br2,颜色最深的是I2,遇水能放出气体的是F2。(3)砹是核电荷数最大的卤族元素,推测砹及其化合物最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B)A.HAt很不稳定B.砹是白色固体C.AgAt不溶于水D.砹易溶于某些有机溶剂2.含卤化合物的应用(1)在卤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中,使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的气体(常温)是Cl2;较易液化的气体是Cl2;能用于人工降雨的卤化物是AgI;照相用的感光片上涂有的卤化物是AgBr。(2)人体缺碘会影响正常的生命活动,为提高人体素质,食物补碘已引起人们的重视。1996年我国政府以国家标准的方式规定食盐的碘添加剂是KIO3,不使用KI的原因可能是(AC)用心爱心专心122号编辑1A.KI口感苦涩B.KI有毒C.KI在储运过程中易变质D.KI价格昂贵(3)饮用水中含氟太少易患龋齿病,含氟过多,会患氟骨症,为防止龋齿病发生可采取的措施是(B)A.在饮用水中加入适量氟化氢B.使用含氟牙膏C.在饮用水中加入大量氟化物D.大量食用含氟药物链接·拓展(1)F2通入熔化的NaCl(或NaBr,或NaI)中,能置换出Cl2(或Br2,或I2)。但F2通入它们的水溶液中,不能置换出Cl2(或Br,或I2),因为F2遇水,立即与水剧烈反应生成HF和O2。(2)非金属单质氧化性越强,它所形成的阴离子还原性就越弱;反之,非金属单质氧化性越弱,它所形成的阴离子还原性就越强。因为氧化性F2>Cl2>Br2>I2,所以还原性F-<Cl-<Br-<I-。(3)如果某溶液中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具有还原性的离子,加入氧化剂时,还原性强的离子首先被氧化,如将Cl2通入NaBr、KI的混合溶液中,I-先被氧化,然后是Br-被氧化。(4)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反应:2KClO3+I2====2KIO3+Cl2↑,此反应属于置换反应。但该反应不能说明碘的非金属性比氯强,因为非金属性是指元素获得电子的能力,而此反应中碘元素在反应过程中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理解·要点诠释考点1卤素及其化合物的主要特性(1)卤族元素是最外层电子数最多的主族元素,卤族是唯一全部由非金属元素构成的元素族,卤素的非金属性比同周期其他元素都强。(2)氟是最活跃的非金属,单质的氧化性最强,氟离子(F-)很难被氧化。氟元素在化合物中化合价只有-1,无正价,常温下氟气与水剧烈反应且不同于其他卤素(产物不同,原理不同),不能从其他卤化物的水溶液中置换出其他卤素(先与水发生置换反应),能与稀有气体反应(常见的产物均为白色)。(3)溴在常温下为红棕色液体(唯一的液态非金属单质),极易挥发产生红棕色且有毒的溴蒸气。实验室通常将溴密闭保存在阴冷处,不能用橡皮塞,盛有液溴的试剂瓶内常加适量水(为什么)。(4)碘是紫黑色固体,具有金属光泽,易升华(常用于分离提纯碘)、易吸潮(遇铁在水催化下易反应,故盛碘的瓶子不能用铁盖),使淀粉变蓝色(常用来检验碘的存在),碘的氧化性较其他卤素弱,与变价金属铁反应生成FeI2而不是FeI3。(5)氢氟酸为弱酸,有剧毒,能腐蚀玻璃,实验室中常用铅皿或塑料容器保存。AgF易溶于水,无感光性,其他卤化银难溶于水,具有感光性。考点2卤素的检验(1)氯气为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并可使某些潮湿的有色物质褪色。氯气具有强氧化性,可使湿润KI淀粉试纸呈现蓝色,因此可用于检验氯气的存在。(2)利用碘单质能与淀粉溶液呈现蓝色的性质可用于检验碘单质的存在。(3)AgCl、AgBr、AgI都不溶于稀HNO3,且颜色逐渐加深,分别为白色、浅黄色、黄色,所以,可用HNO3酸化的AgNO3溶液来检验Cl-、Br-、I-的存在。(4)也可以用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和有机溶剂萃取的方法来检验卤素单质。难点能使溴水褪色的物质(1)因萃取作用而使溴水褪色的物质: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