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郸城县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请把第Ⅰ卷答案涂到答题卡上,第Ⅱ卷答案写到答题卷上,考试结束,交答题卡和答题卷。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读某朝世系示意图,可知该王朝实行的是A.禅让制度B.王位世袭制度C.分封制度D.礼乐制度2.下列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A.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的倒退B.武王封黄帝之后于蓟。与此相关的制度是世袭制C.宗法制既适用于同姓贵族,也适用于异姓贵族D.宗法制下大小宗的关系既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3.《说文解字》云:“宗,尊祖庙也。”即宗法制的“宗”,本意是指宗庙。由此可见,用以维系宗法制的纽带是A.信仰B.财产C.血缘D.婚姻4.下列选项不能体现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A.“封建亲戚,以蕃屏周”B.“父死子继,兄终弟及”C.“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D.“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5.《红楼梦》第五十三回中描述:“上面正居中悬着宁荣二祖遗像……两边还有几轴列祖遗影……凡从文旁之名者,贾敬为首;下则从玉者,贾珍为首;再下从草头者,贾蓉为首;左昭右穆,男东女西。俟贾母拈香下拜,众人方一齐跪下。”若给这一章回加题目,应为A.“宁国府除夕祭宗祠”B.“荣国府归省庆元宵”C.“庆寿辰宁府排家宴”D.“寿恰红群芳开夜宴”6.史书记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这一现象反映的本质是A.天子至尊,皇权至上B.皇位世袭,君权神授C.收藏玉玺,天子喜好D.以玉制玺,天子专有7.下列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A.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B.秦朝的三公九卿都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C.秦朝是郡县制的建立者,并将其推广到全国D.秦朝的太尉是虚职,真正掌握军权的是皇帝8.按照教材的说法,下列哪一个传说中的历史人物不属于“三皇”之列A.伏羲B.神农C.黄帝D.颛顼9.公元前214年,秦始皇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南海郡辖番禺、四会、龙川、博罗4县,郡所设在番禺(今广州)。任嚣任郡尉(因南海郡属下县少,是小郡,故称尉不称守),是为广州建置之始。以下有关任嚣的说法,错误的是A.他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B.他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C.他像以前的诸侯一样拥有封地D.他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四个县令10.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变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A.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B.从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C.从分权政治向集权政治转变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11.下列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A.汉初的地方行政制度既有郡县制,又有分封制B.元朝的行省长官由中央任命,削弱了中央集权C.三省制最早出现在隋朝D.中国古代一直在削弱相权12.公元前112年,汉武帝为祭宗庙,要列侯献酎金助祭,以所献酎金的分量不足或成色不好为借口,废列侯106人。这段材料说明了A.汉武帝贪财暴虐B.列侯献酎金的金子有问题C.汉武帝加强对地方的控制D.汉武帝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13.下图反映了北宋哪一方面的政治改革措施A.在地方设置节度使B.改革科举制度C.分割宰相职权D.加强中央集权14.唐朝时有一读书人进士及第后,被分配到审议军国大政的部门工作,他应就职于A.中书省B.门下省C.尚书省D.吏部15.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主要有汉代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和隋唐的科举制,与这些制度选拔官员的主要依据对应搭配正确的是A.品行——门第声望——考试成绩B.门第声望——品行——考试成绩C.品行——考试成绩——门第声望D.考试成绩——门第声望——品行16.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官制改革中存在着一个以一贯之的理念,那就是A.制度的良善在于不断的改革B.强化君主专制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C.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