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天水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将其填涂到答题卡上)1.古代南京云锦集历代织造工艺之大成,位列中国古代四大名锦之首,是专供宫廷御用或赏赐功臣之物。云锦配色多达十八种,大量使用金线,形成金碧辉煌的独特风格。其织造工艺高超,用“七个范子,八个障子”就能把杂乱无章的线理得井井有条,成语“七上八下”就出自云锦。南京云锦最有可能生产于()A.民营手工业B.家庭手工业C.机器制造业D.官营手工业2.宋初,行“恤商”之法,如宋太宗诏曰:“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税”。这一政策直接造成了()A.土地兼并的炽烈B.商品经济的活跃C.重农抑商的放松D.重利风气的盛行3.明朝官员谢杰在《虔台倭纂》中指出:“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始之禁禁商,后之禁禁寇。禁之愈严雨寇愈盛。片板不许下海,艨艟巨舰反蔽江而来;寸货不许人番,子女玉帛恒满载而去……于是海滨人人皆贼,有诛之不可胜诛者。”以下各项是对这一材料的理解,其中最恰当的是()A.海禁政策的偏颇导致倭患愈演愈烈B.成为中国大患的倭寇,其实多是中国人C.倭患是海禁的主要原因D.海禁会使商人铤而走险,转而为海寇4.图8是《万里茶路》示意图,一条弥漫着茶香的曲线从中国福建的武夷山脉伸向俄罗斯的恰克图。这便是由中国晋商开辟的绵延清代200余年,长达万里的中国“茶叶之路”。这反映出清代()A.闭关锁国到被迫开放的过程B.重农抑商政策逐步被打破C.工业文明推动的商品化浪潮D.地域商帮崇尚逐利进取精神5.据(康熙)《苏州府志》载:“吴农治田力穑,夫耕妇馌,犹不暇给,雇倩(请)单丁以襄其事,以岁计曰长工,以月计曰忙工。”这说明当时苏州地区的农村()A.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已解体B.存在雇佣性质的经济关系C.农产品商品化的程度提高D.农业经营方式发生根本变化6.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说;“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雨女红失业;煤油、洋烛、洋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桕树皆弃为不材。”该材料从本质上表明()A.商品输出是列强侵华的主要方式B.列强侵略导致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国的近代化C.西方侵略造成中国社会矛盾日趋激化D.列强侵华客观上促进了中7.1865年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具有先进技术的“制器之器”的工厂;1899年创办的大生纱厂,是“设厂自救”的棉纺织企业。它们的共同点是()A.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B.属于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C.属于近代洋务企业D.深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8.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使历史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这里的“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主要体现在洋务运动()A.有利于西学在中国的传播B.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C.诱导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D.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9.1913年,中国进口的各种机器总值仅800万关两,占该年进口总值的1.4%;但到1936年,已增至3800万关两,占该年进口总值的6.4%。其中来自英、日、美、德的纺织机械和电力设备名列前茅。究其原因是()A.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提供了有利环境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C.辛亥革命扫除了发展的障碍D.第二次工业革命传入中国10.1871年美国“纽约时报》记者眼中的广州“清式和西式的阁楼、宝塔、博物馆、清真寺、仓库、商铺……毫不间断地紧紧挨在一起。远处可见英国领事馆的小教堂……。”广州出现这种社会状况的原因有:①清代闭关后广州成为当时唯一对外贸易港口②广州是中国近代第一批开放的口岸③近代生产方式较早在广州产生④广州毗邻港澳,易受西方风尚的影响()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②③11.“国人倡用国货,热度日高。我公司近来销场过大,供不给求。”“我公司”可能是()A.洋务派军事企业B.外国资本主义企业C.民族资本主义企业D.社会主义国营企业12.假如某人在1912年从杭州到广州游玩,下列各项中不可能经历的是()A.乘民用飞机到广州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