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1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随堂演练岳麓版必修11.“一拜天地,二拜高堂”,是我国旧式婚礼中的惯常礼仪。这种“敬天法祖”民俗出现的制度因源可追溯到(C)A.世袭制度B.等级制度C.宗法制度D.分封制度【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我国古代主要政治制度的理解能力,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拜高堂”体现的是一种血缘亲情关系,与之相关的只能是四项中的宗法制度,其它三项显然与材料不符。2.2014年,晋城城市形象广告片在央视一套播出,广告词是“晋善晋美,尽在晋城,太行山国家公园欢迎您”。山西省的简称来源于中国古代的(B)A.宗法制B.分封制C.皇帝制D.郡国并行制【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西周时实行分封制,周成王封弟叔虞于唐,叔虞子燮父改国号为晋。所以应选B。3.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C)A.河南B.河北C.陕西D.山东【解析】本题实际考查周代的中心地区。所谓“雅言”是指古代通行的标准语,这里即指周代的官方语言。周代的统治中心在镐京(今陕西西安西),故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陕西。故应选C项。4.据考证,中国人在五千年前的父系社会就有了姓氏,源于居住村落、部族、君主封地等。据此判断“宋”姓源于(A)A.君主封地B.帝王赐姓C.居住村落D.生活部族【解析】本题实际考查学生对西周时的政治制度分封制的理解,“鲁齐燕卫宋晋”是西周初期最早的著名封国,故“宋”姓可能来源于君主封地。5.(2017·长春)“周代这种自上而下的分封制,还是造成了比夏、商二代更为统一的国家,更为集中的王权。”这可以表明(B)A.西周是统一国家的开端B.从夏至周中央权力在加强C.分封制加强了专制王权D.国家统一必须借助分封制【解析】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分封制使统一的社会制度在诸侯国中得以普遍实行,周王室用权利与义务的规定,使周天子成为名副其实的诸侯之君,改变了夏商时代国王为诸侯之长的状况。“比夏、商二代更为统一的国家,更为集中的王权”表明从夏至周中央权力在加强,故B项正确;A、D两项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专制王权”表述错误,排除。6.(2017·山西联考)商汤以夏桀“弃捐在帝之恩刑,推蹶它王之法籍”,方以“有夏多罪,天命殛(杀死)之”为词进行征伐;周武王伐纣也以纣“自弃其先祖肆祀不答”作为兴兵的理由之一。这些做法反映了当时(D)A.以不行宗法作为开战说辞B.王朝更替须得到先祖支持C.中华民族的核心文化形成D.统治者利用尊祖崇礼观念【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反映了商汤以夏桀“弃捐在帝之恩刑”“推蹶它王之法籍”为词,对夏桀兴兵讨伐,周武王也以商纣“自弃其先祖肆祀不答”作为兴兵伐纣的理由,以上做法反映了统治者利用尊祖崇礼的观念从事政治活动的特点,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宗法制的嫡长子继承制,故A项错误;B项说法过于绝对化,C项在材料中无体现,故排除。故选D。7.(2017·南京)《左传·定公四年》载:“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藩屏周。故周公相王室以尹天下,于周为睦。分鲁公以大路大旂,夏后氏之璜,封父之繁弱,殷民六族:条氏、徐氏、萧氏、索氏、长勺氏、尾勺氏,使帅其宗氏,辑其分族,将其类丑,以法则周公,用即命于周。”材料表明(C)A.宗族关系是维系分封制的纽带B.周公成为天下的绝对大宗C.智慧和品德是分封的重要依据D.殷族获得与周族同等地位【解析】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分封制起到维系、调整奴隶主阶级内部关系,保证奴隶制国家对奴隶和平民进行统治的作用,是西周奴隶制国家强盛的政治保证。“选建明德,以藩屏周”表明智慧和品德是分封的重要依据,故C项正确;A、B、D各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