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阿拉善左旗2018届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24.中国传统家族有“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的说法。这些说法体现的是()A.家族和睦B.等级秩序C.贵族世袭D.宗法观念25.“宋沿唐制,亦贵进士科。然唐时犹兼采誉望,不专辞章。宋则糊名考校,一决文字而已。”由此可见,与唐代科举相比,宋代()A.考试程序更加公正B.取士科目有所减少C.进士及第尤为尊贵D.录取人数大大增加26.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的改革中存在着一个一贯的理念,那就是()A.强化君主专制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B.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是改革的根本目的C.缓和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是国家稳定的基础D.制度的完善在于不断地改革与创新27.《一代风流人物的登场》一文指出,1894年,未来中国的主导者开始崛起,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孙中山等一大批政治新秀走上前台,他们因甲午战争改变了命运,更改变了人生态度和政治理念,中国历史则从此进入“快进”模式。他们主导的“快进”模式以()A.西方学说代替传统儒学B.实业救国为主要途径C.美国的政治制度为蓝本D.资产阶级代议制为目标28.胡适认为:“五四运动”是一场不幸的政治干扰,它把一个文化运动转变成一个政治运动,使得中国人的“文艺复兴”半途而废。对此解释最恰当的是()A.五四运动遭到了北洋军阀镇压B.五四运动唤醒了中国社会各阶层C.五四运动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轨迹D.五四运动体现了民主与科学的精神29.毛泽东与朱德于1937年7月8日致电驻北平、天津、张家口、保定的国民党军,请他们策励全军,为保卫平津而战,为保卫华北而战!红军准备随时调动,追随国军,与日寇决一死战!对这一事件的解读,正确的是()A.全民族抗战局面已经形成B.中共表明抗日形式和立场C.抗日救亡运动向民间发展D.国共两党的抗战相互呼应30.“村子里开会,有分组讨论,也有全体大会,还有投票表决。和在人民大会堂的会差不多。”材料现象反映了()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得到了完善B.我国民主实现了全民公决C.政治协商体制进一步得到巩固D.基层民主政治得到了扩大31.梭伦、克利斯提尼和伯利克里三位政治家的改革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他们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A.破除贵族世袭,制约公民权利B.废除债务奴隶,促进经济发展C.扩大平民权利,推动民主进程D.划分公民等级,明确权利义务32.《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中说:“‘光荣革命’的重要性不仅在于推翻了一个不得人心的老国王,更重要的是它拥立了一个愿意服从议会的新国王。”这表明光荣革命()A.宣告了英王“统而不治”时代的到来B.开启了英国主权在于议会的政治格局C.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最终确立D.促使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英国率先形成33.“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但在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俄国革命的过程中,却曾经有着和平发展的可能,该阶段大致处于()A.一战爆发后二月革命前B.二月革命后七月事件前C.《四月提纲》后七月事件前D.七月事件后十月革命前34.德国分裂后,联邦德国期望依靠美国和北约组织的支持来实现统一。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联邦德国主动发展同苏联、东欧国家的关系,以“缓和、均势与联盟”为基础的新东方政策逐渐成熟。导致这一外交政策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苏联对外扩张的加剧B.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C.美国霸主地位的丧失D.欧洲国家开始走向联合3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在美国,新的艾森豪威尔政府正在取代杜鲁门政府。新政府在朝鲜缔结和约,1953年7月朝鲜战争宣告结束,从而消除了国际紧张局势中最大的一个根源。第二个月,苏联政府宣布,它也掌握了氢弹的秘密,结果反而加强了和解运动。”材料说明当时()A.美苏和解消除了世界动荡B.世界多极化趋势已开始出现C.美苏冷战势头有所减弱D.美国放弃了遏制苏联的政策4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小康全面不全面,环境质量是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对那些不顾生态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