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向4关注社会转型与生活变迁一、选择题1.明清思想家不同于前代思想家,下列反映了其突出的时代特征的是()A.黄宗羲提倡“法治”B.王夫之的唯物思想C.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D.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2.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倡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这主要是基于他们()A.对先秦诸子学说的阐释B.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与继承C.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启发D.对现实政治与社会的叛逆3.19世纪八九十年代,李鸿章在为格致书院所出考题中,曾问到西方测温、测热、测电的方法,问到西方平弧三角与《周髀算经》的关系,问到西方关于64种化学物质在中国语言为何物……这说明当时的中国人()A.开始开眼看世界B.坚持“中体西用”C.普遍接受西式教育D.关注西方科技4.下图是对1890~1926年间关键词“革命与维新、改革、改良”使用频率所作的统计。它可以说明()A.坚信革命必然取代改良维新的信心增强B.此时段“革命”出现频率高于“维新、改良”C.认识到改良或革命都是时代的迫切需要D.赞成革命,怀疑、否定维新与改良5.1912年9月8日《申报》称:“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名状。”对此理解较为准确的是()A.20世纪初中国服饰种类繁多,应有尽有B.辛亥革命导致中国人着装混乱,没有统一的标准C.辛亥革命使中国社会转型加剧,从穿着打扮可见一斑D.中国服饰最流行的是西装和中山装,其他服饰不受欢迎6.近代著名报纸《申报》曾有刊文评论时事:“各女工种种丑态,招摇过市,全不避人,廉耻扫地矣。”“男女相淆,已非风俗之正。”上述评论反映出()A.女性获得解放,实现男女平等B.民族工业发展,雇佣关系出现C.近代工业兴起,冲击传统观念D.报刊业随近代工业兴起而发展7.新中国女性婚恋观的变化折射时代变迁。以下体现20世纪50年代中期女性婚恋观新变化的是()A.父母之命,媒妁之言B.首选工人老大哥C.斗私批修,革命友谊D.嫁人要嫁万元户8.《英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如果把1688年前后的历史变化联系起来看,谁也无法否认它是英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次以政变为形式的革命,而且视野拉的越长,其革命性就越明显。”这种革命性主要表现为()A.国家权力的重心决定性地自国王转至议会B.推翻了封建专制王权,建立了议会制共和国C.实现了从传统社会向近代民主社会的转变D.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9.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著述中指出:“土地所有者阶级和劳动阶级,即封建主和人民衰落了,资本家阶级、资产阶级则相应地上升了。”导致欧洲16世纪出现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A.世界贸易中心变动B.货币贬值,物价上涨C.封建世俗统治削弱D.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10.《欧洲家庭史》记载,在19世纪的西欧,“父母——子女组合,看起来已是主要的家庭组群。但是当各自走出家外谋生后,所有孩子就离开父母的家”。同时,“曾是普遍现象的生产性家庭单位现今成为例外了”“没有生产职能的家庭便成为一种众多的现象”。这反映了()A.工业革命引起家庭职能变化B.资本主义手工工场日益增多C.海外殖民活动加剧人口流动D.西欧封建生产方式逐步解体11.世界著名哲学家、文化史专家威尔·杜兰特在《世界文明史》中说:“如果人们把整个人类社会演进用12个小时来表示,那么现代工业时代只代表最后5分钟。”“最后5分钟”的原动力是()A.自由劳动力的大量存在B.资本原始积累的完成C.科学技术的进步D.市场的需求12.新华网发表《国际关系的三重镜像》一文,将二战后国际关系的演变概括为“见山是山,界线分明;见山不是山,世界变平;见山还是山,利益优先”三重镜像。由“界线分明”到“世界变平”的标志是()A.美、日、西欧三足鼎立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D.苏联解体二、非选择题13.历史的精彩之处,不仅出现在稳定时期,更出现在新旧交替时期。阅读下面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物质生产、生活有了很大的改观,这得益于生产工具的改进和技术的进步。……井田制度遭到严重的破坏。公元前685年齐国“相地而衰征”,公元前594年鲁国“初税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