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月考高一年级历史试卷(文科)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1957年全国工业总产值达到783.9亿元,超过原定计划21%,比1952年增长128.3%,平均每年增长18%。其中,重工业生产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52年的35.5%提高到45%。这种变化反映了A.三大改造已经完成B.我国国民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C.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D.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三大改造1956年已经完成,与材料无关,故A项错误;我国国民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是在1952年底,故B项错误;1953—1957年是一五计划实施时间,故C项正确;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是在1956年,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一五计划2.有学者说:“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来提高农业生产率。”这说明了两者的农业政策A.符合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B.赋予农民的经营方式不同C.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D.取得农业成就的手段相同【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动,以实行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来提高农业生产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特点,这说明了两者的农业策赋予农民的经营方式不同,故B正确。人民公社不符合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故A排除。人民公社化破坏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故C排除。材料反映取得农业成就的手段不同,故D排除。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人民公社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有数据表明,我国1986年户均土地规模为9.2亩,1990年下降为8亩,1997年又下降为7.65亩。随着农村人口的日益增长,越来越少的人均土地面积和最初15年的承包权限的政策使农民不可能把太大的经营成本投入到土地中,所以我国绝大多数农户生产力还是低级的人畜力的水平。这一现象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激发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B.实际上是小农经济的回归C.已经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求D.不利于农村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答案】D【解析】材料中所述现象无法说明农民生产积极性被激发,故A项错误;小农经济的特征是精耕细作、自给自足,材料中未体现,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该制度与市场经济的关系,故C项错误;“农民不可能把太大的经营成本投入到土地中,我国绝大多数农户生产力还是低级的人畜力的水平”,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利于农村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故D项正确。点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中国的实施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使中国的农业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家一户的小作坊式的家庭联产承包制日益明显,主要表现在:家庭分散经营,规模过小,难以形成规模经济,不便于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的实施。;农民不能自由处置土地,限制了农民的择业自由;基础设施难以建设,农业生产长期高成本;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4.袁庚(1917—2016),被誉为“改革先锋”。1979年他开始担任深圳特区蛇口工业区管委会主任时,曾提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一极具争议的口号。此口号A.体现了深圳特区开掘创新的实干精神B.拉开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大幕C.突破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D.最早打破“吃大锅饭”的体制弊端【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信息可以得出该口号体现了开放之初深圳特区积极创新,倡导实干的精神,故A项正确。中国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1984年开始的,与题目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故C项错误。最早打破“吃大锅饭”的体制弊端指的是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打破原来的人民公社化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