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辛亥革命一、武昌起义1.背景。(1)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政府反动卖国的本质暴露无遗。(2)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为革命准备了条件。2.革命的酝酿。(1)1894年,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成立,第一次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2)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推举孙中山为总理。(3)同盟会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1911年4月在广州发动黄花岗起义,虽然失败,但加速了革命进程的发展。(4)1911年5月,要求收回路权的保路运动在全国范围兴起,其中四川保路运动规模最大。为此,清政府派湖北新军进行镇压,为起义创造了有利条件。(5)湖北革命团体文学社和共进会在新军和知识分子发展革命力量,进行长期的大量的准备工作。►应用示例《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D)A.《马关条约》的签订和公车上书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C.《辛丑条约》的签订和戊戌变法D.《辛丑条约》的签订和辛亥革命3.革命的爆发。(1)1911年10月10日,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发动起义。11日,占领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2)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应用示例1911年10月16日,湖北军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鄂州约法》。约法规定:“鄂州政府由都督任命的政务委员、议会、司法等部分构成……人民一律平等,有言论、集会结社通讯、信教、居住等自由……都督由人民公举,任期三年,连任以一次为限……议员由人民中选举产生,议会可以向政务委员提出条陈、质问,要求答辩或弹劾。”据此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C)A.它的颁布标志着中华民国正式成立B.它实施了伏尔泰关于国家政体的主张C.它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基本精神与主要原则一致D.它是根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精神制定的地方性法规二、中华民国的建立1.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立。(1)建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职临时大总统,定都南京,定国旗为五色旗,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年。(2)南京国民政府成立。①政策:颁布移风易俗和保护资本主义发展的法令和措施。②性质: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应用示例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被称为亚洲第一个“美国式”的共和国。其政权的组织形式也被称为是美国的“仿制品”,究其主要原因是这一政权(A)A.实行民主共和制B.在美国支持下建立C.实行责任内阁制D.确立了君主立宪制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1)时间:1912年3月11日公布,参议院制定。(2)内容:主权在民;天赋人权;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3)意义、性质:是中国第一部宪法;它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确立,是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应用示例1912年春,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A.宣告了中华民国的成立B.标志清王朝统治的结束C.宣布废除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D.标志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的诞生三、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1.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1)1912年2月,宣统帝颁布退位诏书,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清王朝灭亡了。(2)标志:1912年3月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临时政府迁往北京。2.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1)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沉重打击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3)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提高了人民参政议政的意识,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4)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应用示例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作为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虽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其成就远逊于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但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