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下能力提升(十)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原广州市政协主席陈开枝在回忆邓小平的文章中写道:“等于是一个已经退役的老船长,当看着船的方向摇摆不定时,他又一次跳上船头,把扭曲的方向摆正了。”材料中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十一届三中全会B.南方谈话C.“文革”时期全面整顿D.中共十五大2.“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拨云见日、扬清激浊,再次把中国的思想解放推向高潮,也牵出了一个‘东方风来满眼春’的新局面。”其中的“新局面”是指()A.启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B.开放大连等沿海港口城市C.发展农村乡镇企业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下列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说法()①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②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A.①正确,②不正确B.①不正确,②正确C.①②都不正确D.①②都正确4.1992年是中国改革的标志性分水岭。在这一年抵达北京履新的前世行驻华首席经济学家华而诚向南方周末记者讲述他当时的感受,“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A.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B.确定了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C.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D.形成了全方位的开放新格局5.票证是一定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的见证与缩影,也是社会发展或文明进步的必然产物。从图1到图2票证的变化反映了()A.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B.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根本变化C.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逐渐分离D.国家逐渐放松了对经济的宏观调控6.下表展示了1978年及1992年非国有工业和商业的增长情况。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年份非国有工业占工业总产值非国有商业占商业总产值197820%10%199252%70%A.对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C.中国加入WTO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7.中国共产党的某次会议明确提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次会议应是()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四大C.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D.中共十五大8.下面表格反映了我国对外贸易中商品结构的变化,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年代1978198519862007初级产品53.550.536.45.1工业制成品46.549.563.694.9A.出口商品中初级产品比重逐渐下降,工业制成品比重逐渐上升B.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C.我国初级产品生产过剩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二、非选择题(18分)9.新时期党的历次三中全会都对国有企业改革予以高度的重视,并不断出台政策与措施推进与深化改革。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这几年城市改革的试验充分表明,农村改革的基本经验同样适用于城市。为了增强城市企业的活力,提高广大职工的责任心和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必须在企业内部明确对每个岗位、每个职工的工作要求,建立以承包为主的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材料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其基本特征包括:一、产权关系明晰,企业中的国有资产所有权属于国家,企业拥有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二、企业以其全部法人财产,对出资者承担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出资者按投入企业的资本额享有所有者的权益,……企业破产时,出资者只以投入企业的资本额对企业债务负有限责任。三、企业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经营,……政府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四、建立科学的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制度,调节所有者、经营者和职工之间的关系……——十四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材料三关于工业改组的原则和设想:(1)加强民主集中制的管理原则;(2)改“条条”管理形式为“块块”管理形式;(3)建立经济行政区;(4)改进国家计划工作;(5)扩大地方在经济管理中的权力;(6)发挥工人群众参加管理的积极性。——摘自1957年赫鲁晓夫《关于进一步改进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