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氯气的生产原理和性质[基础巩固]下列有关氯气的叙述正确的是()A.钠可以在氯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烟雾B.红热的铁丝、铜丝都不可以在氯气中燃烧C.纯净的氢气可以在氯气中安静地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D.氯气可用于漂白,这是因为干燥的氯气具有漂白作用解析:选C。钠在氯气中燃烧产生白烟,A错误;铁、铜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铁、氯化铜,B错误;氢气在氯气中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C正确;氯气没有漂白性,真正起漂白作用的是次氯酸,D错误。人们常用“84”消毒液对环境进行消毒。该消毒液无色,对某些有色物质有漂白作用,对该溶液进行焰色反应,呈黄色。你认为它可能的有效成分是()A.NaOHB.Na2CO3C.KMnO4D.NaClO解析:选D。“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NaClO,起消毒、漂白的物质是HClO。某地一家大型化工厂发生爆炸,有大量的Cl2扩散。下列措施不正确的是()A.向顺风方向的低洼处撤离B.用浸有纯碱液的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C.向逆风方向的高处撤离D.来不及逃离的可用浸湿的棉被堵好门窗,并及时请求救助解析:选A。氯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应逆风向高处转移。4.2mol的浓盐酸和足量的二氧化锰共热制氯气,生成的氯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A.11.2LB.22.4LC.小于11.2LD.大于11.2L解析:选C。4HCl(浓)+MnO2=====MnCl2+Cl2↑+2H2O4mol22.4L2mol11.2L如果HCl完全参加反应则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应为11.2L,但该反应中的盐酸为浓盐酸,盐酸变稀时,此反应就不再进行。由此可知2molHCl不可能全部参加反应,则生成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下)应小于11.2L。检验HCl气体中是否混有Cl2,可采用的方法是()A.用干燥的有色布条检验B.用干燥的石蕊试纸来检验C.将气体通入AgNO3溶液中D.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解析:选D。含有Cl2的HCl气体能使湿润的有色布条颜色变浅或褪色,A错误;含有Cl2的HCl气体能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D正确。已知KMnO4与浓盐酸在常温下反应能产生Cl2。若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制备纯净、干燥的Cl2,并使它与金属反应。每个虚线框表示一个单元装置,其中有错误的是()A.①和②B.②C.②和③D.②③④解析:选D。KMnO4与浓盐酸常温下即可反应,①正确;制得的Cl2中含有HCl气体和水蒸气,不能用NaOH溶液来吸收HCl,因为它同时也吸收Cl2,②错误;用浓H2SO4干燥Cl2时,气体“长管进、短管出”,③错误;Cl2与金属反应,若用图示中的装置,因试管封闭,易发生危险,④错误。新制氯水与久置氯水相比较,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颜色相同B.前者能使有色布条褪色C.都含有H+D.加AgNO3溶液都能生成白色沉淀解析:选A。新制氯水为黄绿色,能使有色布条褪色,含氯离子,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久置氯水相当于盐酸,无色,不能使有色布条褪色,含氯离子,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用漂白粉溶液浸泡过的有色布条,如晾晒在空气中,过一段时间,其漂白效果更好的原因是()A.漂白粉中的次氯酸钙被氧气氧化了,增强了其漂白效果B.有色布条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C.漂白粉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充分反应生成了次氯酸D.漂白粉溶液蒸去了部分水分,浓度增大了解析:选C。漂白粉漂白的原理:Ca(ClO)2+CO2+H2O===CaCO3+2HClO。下列物质能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的是()①氯气②液氯③新制氯水④氯气的四氯化碳溶液⑤盐酸⑥盐酸与少量漂白粉的混合溶液A.①②③B.①②③⑥C.③⑥D.③④⑥解析:选C。能使干燥的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要求该物质具有酸性和漂白性。酸性需有H+,漂白性需有HClO。①、②、④中只有Cl2分子;⑤中HCl只有酸性无漂白性;③中Cl2和水反应生成HCl和HClO;⑥中发生反应:Ca(ClO)2+2HCl===CaCl2+2HClO。下图中A~H均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物质,A、B、H是气体,它们之间有如下转化关系。(反应中生成的水已略去)请回答以下问题:(1)E是________,F是________,H是________。(填化学式)(2)C物质在日常生活中可作________剂。(3)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题眼有两个:(1)与石灰乳发生反应;(2)光照发生分解反应。符合题意的G为次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