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作业23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一、选择题1.1927年6月,日本首相田中义一主持召开了制定侵略中国总方针的东方会议,确立了“把满洲从中国本土分裂出来,自成一区,置于日本势力之下”的侵略方针。之后日本驻中国东北地区的关东军不断策划占领东北。由此可知()A.日本侵占中国东北是既定方针B.经济危机促使日本侵华C.中国内战为日本侵华提供了机会D.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解析:由材料中日本召开东方会议制定侵华方针可知,日本侵占中国东北是既定方针,A项正确;B、C两项虽然正确但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是在1937年,与材料中的信息不符,D项排除。答案:A2.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南京国民政府采取的措施有()①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方针,以主要力量“围剿”红军和革命根据地②对日本侵略实行不抵抗政策,寄希望于英美等国出面调停③领导抗日救亡运动④组织东北抗日联军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南京国民政府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方针,以主要力量“围剿”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对日本侵略实行不抵抗政策,寄希望于英美等国出面调停,①②正确;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救亡运动并组织东北抗日联军,③④错误;A项正确。答案:A3.蒋介石在1936年9月25日的日记中写道:“余始终认定倭寇此时尚不敢与我正式战争,不久彼必觅一回转之途径也。不过我早准备整个之计划,如战事一开,决为长期战争,以期最后胜利耳。”由此可见()A.日本此时军力尚不如中国B.国民政府对抗战早有准备C.国共两党此时已摒弃前嫌D.蒋介石对日本太掉以轻心解析:材料没有介绍当时中日双方的军事力量情况,无法判断孰弱孰强,故A项错误;按照材料“早准备整个之计划,如战事一开,决为长期战争,以期最后胜利耳”这一关键信息,可以知道国民政府对日本的侵略是有准备的,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国共两党关系的信息,故C项错误;材料中蒋介石对日本的侵略野心有轻视之意,但是后面表明已有准备,所以说“太掉以轻心”显得夸大,故D项错误。答案:B4.日本侵略者占领东北三省以后,又将侵略矛头指向华北,逼迫国民政府签署了一系列协定,1935年日本蓄意制造的这一连串事件被称为()A.一二·九运动B.华北事变C.九一八事变D.西安事变解析:1935年日本策动“华北自治运动”,日本蓄意制造的这一连串事件,总称“华北事变”,B项正确;其他三项都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答案:B5.揭开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序幕的是()A.《八一宣言》的发表B.一二·九运动爆发C.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D.国共合作宣言的公布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依据所学,1935年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一二·九运动掀起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国共合作宣言的公布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所以应选C项。答案:C6.1937年,一个日本记者目击了日军的暴行。他写道:“码头上到处是焦黑的死尸。一个摞一个,堆成了尸山,在尸山间有五十到一百个左右的人影在缓缓地移动,把那些尸体拖到江边,投入江中。呻吟声、殷红的血、痉挛的手脚,还有哑剧般的寂静,给我们留下极深刻的印象。”该日本记者目击的应是()A.日军在旅顺对当地居民的大屠杀B.八国联军在北京的骇人听闻罪行C.日本制造的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D.英美军舰炮轰南京制造的南京惨案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时间分析应是南京大屠杀,故选C项。A项是在甲午战争期间,B项是在1900年进行的,D项是在1927年,均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答案:C7.“中华民国二十六年四月五日,苏维埃政府主席毛泽东、人民抗日红军总司令朱德,敬遣代表林祖涵,以鲜花时果之仪致祭于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之陵。”这次祭奠意在()A.坚持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方针B.彰显中共全民族抗战精神C.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精神D.确认轩辕黄帝的历史地位解析:“中华民国二十六年”为1937年,此时为1937年七七事变前夕,中共派遣代表拜祭中国人的祖先,表达了全民族抗战的意图,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