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作业28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银川高三统测)1839年,林则徐组织编译了《滑达尔各国律例》,并运用其条款“各国有禁止外国货物不准进口的道理(权利)”来证明禁烟的合法性,从而要求外商出具保证书。这说明林则徐()A.强调建立近代外交制度B.运用西方法律维护国家利益C.主张采用西方政治体制D.系统实践“师夷长技以自强”解析:材料内容为林则徐组织编译西方法律,并依据其处理相关外贸事务,建立近代外交制度在题干中无从体现。故A项错误。材料内容为林则徐组织编译西方法律,并依据其处理相关外贸事务,可以看出林则徐运用西方国家的法律来处理相关外贸事务,维护国家利益。故B项正确。仅依据题干无法推断出林则徐主张采用西方政治体制,且结合史实可知,林则徐主张学习西方的科技、文化等,并未主张采用其政治体制。故C项错误。仅依据题干无法推断出林则徐是否系统地实践“师夷长技以自强”。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答案:B2.(2018·固原高三统考)鸦片战争后,“西学中源”说一度盛行,一些有影响的学者宣称,西学源于中学,是中学在西方的流传和发展。因此,“采西学”是“失礼求诸野”是光复旧物。这种说法()A.缺乏事实依据且毫无价值B.客观上有利于人们接受西学C.成为人们学习西方的障碍D.对维新派改革产生消极影响解析:中国人在鸦片战争之后,对西学开始重视,但又不愿放下自大的架子,就出了个“西学中源”说,但是这也是向西方进行学习,不是无价值,A项错误;这种说法中国人容易接受,有利于人们学习西方,故B正确;这不能成为人们向西方学习的障碍,C项错误;这种说法有利于人们接受西方思想,所以对维新派产生积极的影响,故D项错误。答案:B3.(2018·北海高三联考)左宗棠说:“由于专心做科名之学者多,试看近时人才,有一从八股出身者否?”他还说:“中国以义理为本,艺事为末,外国以艺事为重,义理为轻。”这表明左宗棠主张()A.废除科举培养实用人才B.学习西方技术弥补不足C.东西方文明应互相借鉴D.否定传统的义理价值观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左宗棠反对八股取士制度,但没有提出废除科举,排除A;根据后半句可以看出左宗棠试图从内容上对传统教育进行“修补”,学习西方技术弥补不足,B正确;题干看不出东西方文明应互相借鉴,排除C;左宗棠是地主阶级的代表,他不否定传统的义理价值观,排除D。答案:B4.(2018·佛山高三质检)在《孔子改制考》中,康有为认为孔子是一位伟大的革新者,他不但是儒教的先知般的创立者,而且也是建制之“王”。其主要用意在于()A.树立孔子的思想权威B.把孔子塑造为改革先知C.减少变法遭遇的阻力D.肯定孔子对建制的贡献解析:在《孔子改制考》中,康有为认为孔子是一位伟大的革新者,目的在于为维新变法运动提供历史依据,减少变法遭遇的阻力,C正确;A不是康有为的主要目的,排除;康有为之所以把孔子塑造为改革先知、肯定孔子对建制的贡献,根本目的在于为维新变法运动提供历史依据,减少变法遭遇的阻力,排除B、D。答案:C5.(2018·保定高三模拟)晚清时期有思想家提出:“夫中学体也,西学用也,无体不立,无用不行,二者相需,缺一不可。……泯中西之界,化新旧之门户,庶体用并举,人多通才。”该主张()A.本质上属于地主阶级洋务派思想B.是对“中体西用”思想的发展C.否定了传统文化,主张全面学习D.提倡维护传统文化,反对西方学说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该思想家认为中学与西学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主张中西学结合,人多通才。这种思想与洋务派的思想有本质区别,洋务派认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西学之间是分离的,或者说学习西学是为了巩固中学,为中学服务。因此A项错误。可以说这种思想是对“中体西用”的发展,所以B项正确。提倡中西学并重,不能说是否定传统文化,因此C项错误。D项与材料内容不符,错误。答案:B6.(2018·辽宁高三十校联考)1896年,梁启超在代总理衙门起草的《筹议京师大学堂章程》中指出:“夫中学体也,西学用也,二者相需,缺一不可。”1898年张之洞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