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教学设计设计思路根据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及已有学习经验,该设计运用了“自主阅读,点拨方法,品赏感悟,升华情感”的自主学习模式。本设计力求让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能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科学地搜集和运用有效信息,加深理解和体验,实现自主阅读,展示个性化阅读,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语文素养。教学过程一、交流信息,激发兴趣1.小组交流课前在阅读中搜集的信息。每人选择在课前认为对理解课文最有价值的信息资料在小组内交流。2.班内交流。各小组选一位代表介绍小组认为最值得介绍的信息。引导学生重点简要交流《三国演义》42~46回中,周瑜两次欲杀诸葛亮及诸葛亮、鲁肃的有关信息。3.教师课件出示简单的背景资料,引起下文,激发兴趣。(点评:课前先引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或其中的有关章节,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初步了解背景及人物,为深入理解课文,做了知识和情感的铺垫,同时引发了学生深入自主探究的欲望。)二、整体感知,初知大意1.初读课文,自主学习,初步了解草船借箭的前因后果及课文大意,同时自主解决生字新词。2.检查指导自主学习的情况。你都了解了什么?还有哪些疑问?重点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提出并筛选有价值的问题。一般情况下会提出很多问题,经过筛选、提炼后,可抓出重点问题:诸葛亮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有哪些?(点评:阅读教学要实现个性化阅读,首先要还学生以真正的“读者”地位,让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给学生以自主阅读和直接阅读文本的时间和空间。本环节就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学生在与文本直接对话的同时,初步了解了内容,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发展了思维,同时也为学生个性化阅读做好了准备。)三、自主阅读,品赏感悟1.带着筛选提炼出的重点问题“诸葛亮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有哪些?”自主选择学习文章的重点内容,感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和过人才智。出示课件,提示点拨自主学习的要求或方法:带着以上问题自主学习,学习时画出有关语句,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查阅的有关信息,进行深入理解感悟。可以在自己有所感悟的地方做上批注等。2.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回指导点拨。3.小组交流,生生互评。各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合作交流自主学习的成果。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进行生生互评。4.全班交流,品赏感悟。在交流时,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体会借箭成功的原因。(学生可能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交流,如果交流不出,再引导读书,并给以点拨。)成功的原因之一:知天气(1)结合重点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感悟。可结合学生所谈,课件相机出示重点句子“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的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谈感悟。可引导抓住重点词“直到”“第三天四更”理解体会,进行语感训练。运用“联系上下文理解”的方法,结合下文“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中的“大雾漫天”“面对面都看不清”,体会“四更”正是借箭的绝佳时机,可谓千载难逢,天机佳成。从而体会出:诸葛亮有很强的预见性,能预见到三天后有大雾,说明他知天气。(2)点拨引导:除了从这儿体会出知天气外,再联系前后文(如开头结尾部分)分析,还可以从哪儿看出来?从诸葛亮说的“只要三天”这句话中体会。周瑜让诸葛亮十天之内赶造十万支箭时,诸葛亮不说用两天,或四天,却胸有成竹地立下军令状说只要“三天”。说明了什么?三天前他已知道第三天的天气情况,进一步看出他的神机妙算。再引导学生联系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深入体会出发时机之妙。“二十条船靠岸的时候,周瑜派来的五百个军士正好来到江边搬箭。”抓住“正好”一词,前后文联系,更能准确而深刻地体会出‘四更出发’的时间之妙。五更则晚,三更则早,只有四更才“正好”。可见他对当时的天气多么了解。(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成功的第二个原因:知人心(1)知曹操:引导学生从“假攻曹操,逼近受箭”进行体会。引导抓住(出示课件)“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