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国学知识集锦VIP免费

国学知识集锦_第1页
1/53
国学知识集锦_第2页
2/53
国学知识集锦_第3页
3/53
《国学知识集锦》第一章: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文化·教育常识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教育,我国的教育事业历史悠久,《孟子·尽心上》就曾记载:“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从太学、国子监到四大书院、京师大学堂……教育为文化的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为何被称为“华夏”自古以来,中国有过许多名称,如中华、中原、华夏等等。为什么要把中国叫做“华夏”呢?公元前2100年~前770年黄河中下游黄帝的后裔先后建立了夏朝、商朝、周朝。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了自春秋战国以来群雄割据的局面。汉族于先秦时自称华夏、华夏族。“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左传》:“楚失华夏。”古人是以服饰华采之美为“华”;以疆界广阔与文化繁荣、文明道德兴盛为“夏”。汉族由汉王朝而得名,此前称华夏族,所以汉族本身就是由不同民族融合而成的,其主体是华夏族,这就是中国之所以称为“华1/53夏”的原因。汉字的发展历史汉字的发展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宋体几个阶段。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形成了初步的汉字——甲骨文。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又称为“殷墟文字”、“殷契”,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国学链接☆药渣里面发现的甲骨文清朝光绪年间,有个叫王懿荣的人,他是当时最高学府国子监的主管官员。有一次,他看见一味中药叫龙骨,觉得奇怪,就翻看药渣,没想到上面居然有一种看似文字的图案。于是他把药店中所有的龙骨都买了下来,发现每片龙骨上都有相似的图案。他确信这是一种文字,而且比较完善,应该是殷商时期的。后来,人们找到了龙骨出土的地方——河南安阳小屯村,那里又出土了一大批龙骨。因为这些龙骨主要是龟类兽类的甲骨,所以人将它们命名为“甲骨文”,王懿荣也因此被称为“中国甲骨文之父”。商周时期出现了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金文。金文应用的年代,上自商代的早期,下至秦灭六国,约1200多年。西周晚年出现了刻于石鼓上的大篆,这是流传至今最早的石刻文字,为石刻之祖。大篆具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线条化,早期2/53汉字粗细不匀的线条变得均匀柔和了;二是规范化,大篆的字形结构趋向整齐,逐渐离开了图画的原形,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秦朝时期,秦始皇统一文字,李斯对当时的文字进行收集整理然后进行删繁就简美化加工后,这种统一后的文字被称为——小篆。隶书基本是由篆书演化来的,主要将篆书圆转的笔划改为方折,书写速度更快。东汉时期出现了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的楷书,楷书的名家很多,如“欧体”(唐·欧阳询)、“虞体”(唐·虞世南)、“颜体”(唐·颜真卿)、“柳体”(唐·柳公权)、“赵体”(宋·赵孟頫)等。东汉末年产生了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行书,可以说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草书形成于汉代,是为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到了宋朝,中华四大伟大发明之一,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术被发明,“宋体字”也因此产生。字体的发展和演变是文化发展的结果,是社会进步的体现。每一种汉字字体都有着鲜明的艺术特征。如篆书古朴典雅;隶书静中有动;楷书工整秀丽;行书易识好写,实用性强;草书风驰电掣;宋体整齐规范,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由此可见一斑。周朝的主流文字——金文金文是指殷周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因为“钟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周以前把铜也叫金,所以铜器上的铭3/53文就叫作“金文”。金文应用的年代,上自商代的早期,下至秦灭六国,约1200多年。金文的字数,据容庚《金文编》记载,共计3722个,其中可以识别的字有2420个。金文的内容是关于当时祀典、赐命、诏书、征战、围猎、盟约等活动或事件的记录,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金文字体整齐遒丽、古朴厚重。金文中的代表作是周宣王时铸成的《毛公鼎》铭,其铭文共32行,497字,是出土的青铜器中铭文最长的。此外,《大盂...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国学知识集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